【字裏行間】鄧寄塵的天空小說

◆這書記述了鄧寄塵的功業,十分詳盡。 作者供圖
◆這書記述了鄧寄塵的功業,十分詳盡。 作者供圖

  黃仲鳴

  2007年,我在本報副刊寫過一篇〈鄧寄塵的歌和諧劇〉,曾說:

  「當年的『天空小說』,計可分為三派,即李我的『創造派』、方榮和鍾偉明的『消化派』、鄧寄塵的『演繹派』。」

  鄧寄塵的諧劇,一人分飾八角,即是一把口可以發出八種聲音,男女老幼,俱能「琅琅上口」;比李我和鍾偉明等更為厲害。可惜的是,他的諧劇,流於太低俗,沒有李我的「哀艷纏綿」吸引聽眾;更沒有鍾偉明的武打繪聲繪影;「李粉」、「鍾粉」多,是天空小說的兩大支柱。不過,鄧寄塵的口技,那是李、鍾有所不及的。

  所謂「創造派」,即事先只有腹稿,毫無文本,臨場爆肚;「消化派」是將舊故事如少林豪傑、七俠五義、包公等故事消化入肚,重新包裝出街而已。將鄧寄塵歸入「演繹派」,也不十分準確,理該歸入「創造派」。李我的「創造」,事後有寫成文本,印行書本面世;鄧寄塵的諧劇,多屬短制,據說多刊在當時的《麗的呼聲日報》,我「緣慳一面」,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小說世界》看過多篇,其諧其俗,受眾對象多是「販夫走卒」之類。故此,李我的文本,可歸屬通俗小說;鄧寄塵的諧劇,難有文藝價值,但社會價值,時代意義,則比李我更勝。

  昨在書坊看到鄧寄塵三子鄧兆華寫的《午間的歡樂:諧劇大王鄧寄塵》一書(香港:天地圖書,2023年7月),喜甚。書中記,鄧寄塵的諧劇在麗的呼聲播出七天後,竟獲任護花垂青。任護花者,乃報人、小說家、電影編劇、導演也,當年大大有名。李我的《蕭月白》也獲他的慧眼,搬上大銀幕,而「天空小說」之名,也是來自這位任大師爺。

  任護花聽了鄧寄塵的《借老婆》後,認為有「橋」,遂改編成《烏龍夫妻》,由當時得令的白燕、張瑛主演。這對鄧寄塵來說,無疑是一支強心針,諧劇益發深入民心,他越講越興奮,得罪人自所難免。有次,他講述一婢女,身有腥味,屢嫁不得。他的主人便將她送予賣魚之人。婚後多日,主人問賣魚佬感覺怎樣。賣魚佬答:對婢女身上腥味毫無感覺,因本身是賣魚之人。此劇播出後,魚市場群情洶湧,逾百人簽名,聲明以魚刀對付麗的和鄧寄塵。麗的呼聲大班大驚,只好帶鄧寄塵往警署報案。

  又有一次講《睇相佬》,說客人是「四州相格」。何「四州」?「頭似福州山欖一樣尖,面似潮州柑一堆堆,身似柳州棺材一樣平,腳似潭州蔗咁圓」。此劇出街後,「四州」聽眾,都興問罪之師,認為鄧寄塵存心侮辱。還有篇《剃死人頭》,被指有辱理髮師,迫得登報向「港九美髮總工會」道歉,事件才平息。

  由這些風波中,可見鄧寄塵的急智和急才,諧而謔而非虐也,博觀眾一笑一樂而已。鄧寄塵歿後,誰還有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