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漁農業持續發展新契機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政府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通過八大發展範疇,為行業訂立可持續發展路向,並就漁類養殖和蔬菜產量等訂下量化目標。除了加強對捕撈和養殖漁業的支援,也會劃定「農業優先區」,長遠保留優質農地作常耕用途,推動農業現代化,並且引入都市農業的元素等。
香港受制於土地面積和產業結構,本地農產品一直只佔市場的一小部分,而捕撈和養殖漁業近年也日漸式微,加上受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侵襲日益頻繁,漁農業往往首當其衝,行業人才流失情況嚴重,漁農業作為產業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過去,本港當局一直以各種方式支援漁農業發展,包括提出「新農業政策」,在新界古洞南發展農業園,並分別設立漁業和農業的持續發展基金,協助業界升級轉型,但相關措施僅以個別項目的形式推行,長遠成效有限,也未能改變上述行業面對的根本性難題。今次《藍圖》為漁農業的整體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和策略,可謂填補了多年來的政策空白。
隨着北部都會區發展進入實施階段,漁農業作為過去區內的重要產業,有關用地的未來路向自然受到關注。當局有意聚焦保留優質的農地、魚塘和濕地,革新產業技術,發展休閒漁農業等輔助經濟活動,提升業界產值,同時釋放價值較低的土地作發展用途,這個大方向絕對值得肯定。雖然有意見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會「犧牲」傳統農業。不過,從過往經驗可見,分散式、低效益的傳統作業模式,本身已經難以持續,而單單聚焦保留漁農業用地的面積,也不能維繫漁農業的生存。當局應加強與業界持份者溝通,為落實《藍圖》制訂更具體的措施,盡快就農地發展、興建農用構築物等的相關法例拆牆鬆綁,才能為漁農業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