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研究學者計劃」 傑出學者獲研資局資助 續開拓本地研究新領域

◆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孫飛
◆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孫飛

◆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于欣格
◆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于欣格

◆ 孫教授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
◆ 孫教授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

◆ 于教授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
◆ 于教授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於2019年起推出「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及「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旨在加強香港高等教育界吸引和挽留研究人才的資助及支援。兩項計劃每年各頒發10個得獎名額予卓越非凡的正教授級和副教授級學者,並分別向得獎學者所屬院校發放約780萬港元或520萬港元獎項經費,以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方面的持續支援,讓他們在五年資助期間更專注於研究項目,並培養更多研究界新晉。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孫飛、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于欣格膺選本年度「研資局研究學者」,於此與大家分享獲獎感受、目標和願景。

  孫飛(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計劃有助推動本地研究發展並培養新晉

  孫飛表示,研資局此兩項研究學者計劃對本地學者是很大的支持,並為推動本地研究發展帶來極大裨益。「我們的項目整個周期比較長,獎項給予了我們充裕的時間和充足的經費支持,讓我們有很多自由度去作探索,從而為研究帶來有趣的發現和意想不到的驚喜。」他特別提到,科大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一直致力培養有創造力的年輕人。現時其團隊有15 名研究生,是次獲研資局資助,將讓他有更多時間在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學術討論,從而為科大培養更多的新晉研究人才,「也可被視為另一種教學方式。」

  孫飛介紹其團隊的研究項目為「用於軸突再生的可基因編程材料」,由合成生物學構建新材料,以實現生物分子和細胞治療的控制和持續傳遞,具有前瞻性和交叉學科特徵,將有望為神經再生研究帶來新突破。「在相關研究中,我們將構建可基因編程材料,以研究軸突再生。這是一種獨特的方法,將合成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相結合,用於先進生物醫學材料的研究。而通過將智能材料和工程生物分子與神經幹細胞相結合,我們將創建『活體』功能材料,進而研究體外和體內的軸突再生。按照項目計劃,未來可以將蛋白質藥物裹在功能材料中,並以此為載體將人體細胞注射到身體裏面進行細胞修復工作,最終達到促進神經修復的目的。」

  孫飛強調,獎項對於香港高等教育界吸引和鼓勵研究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香港科研人員過往資源不足,實在需要像研資局這樣的平台,讓本地科研人才有更多機會發揮,表現世界頂尖的水平。可以說,研資局2019年起推出的這項計劃,影響力確實非常大,亦深受大家歡迎。」

  「由於香港各大學的不同院系之間有着深厚的交流合作文化,大大有利於我們交叉學科的合作發展。隨着研資局對本地科研的投入越來越大,我們團隊的年輕成員將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及提升自己,令他們無論日後發展科研產業,還是作學術研究,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孫飛對此充滿信心。

  于欣格(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獎項堅定創新精神和研究信念

  另一位獲頒「研資局研究學者」榮譽的于欣格及其團隊所進行的「皮膚集成多功能閉環人機交互系統:傳感、反饋要與系統」項目,致力於開發新型多功能皮膚集成電子用於觸覺和嗅覺資訊的傳感與回饋,在未來將使人機交互介面(HMI)在醫療機器人、非接觸樣品採集、極端任務執行和VR/AR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于欣格對獲得殊榮感到高興,並感謝研資局開設相關計劃,此獎是對其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他表示,從組織評審到最後答辯以至頒獎,整個過程無論對主辦的研資局或研究學者來說都極不容易。希望研資局日後繼續把計劃制訂得更深更遠,為本地研究界帶來更具意義的影響,讓更多研究學者及新晉人才受惠。

  HMI是一種構建用戶與機器連接的介面,是發展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于欣格說﹕「當前,HMI廣泛應用於與娛樂、醫療、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相關的領域,我們的研究計劃是從觸覺與嗅覺信息的感知及反饋方面,促進未來人與機械人的智能互動。」

  他續透露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智能人機介面,配有輕薄、柔軟、無線與可穿戴的智能傳感及反饋系統。「我們提出多功能皮膚集成電子器件的新概念,它既能感知從觸覺到嗅覺的廣泛信息,又能將信息投射到柔軟致動器上,以提供觸覺和嗅覺反饋。研究計劃的成果將包括可穿戴材料、器件、機械及人機介面集成策略的新技術,一套可用於智能人機介面的皮膚集成電子原型,並可擴大與機械人、電子及生物醫學儀器行業的合作。」

  于欣格最後強調,「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為學者提供教學與研究的支援。另外,獎項提供的充裕資助,可令年輕研究人員留在團隊繼續研究工作,對吸引和鼓勵研究人才帶來實質的支持。因為計劃的交流平台廣闊,讓本地及國際的頂尖人才和研究項目有溝通融合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計劃堅定了研究人員的創新精神和永不放棄的研究信念。「研資局給予我們的有形支持,令我們有更多資源去繼續自己的研究方向,而這最後亦變成了無形力量,讓我們無論如何困難,都會堅定地把科學研究一直做下去。」

  科技的力量無限,科學家的未來不設限。面對未來,兩位教授期望特區政府再投放更多研究資源,讓研資局推出更多的資助計劃,為香港開拓更好的學術研究環境,並給本地研究學者及新晉帶來更美好的前景。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