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友憶述 「馬友友與港樂」背後故事

  圖:馬友友與中文大學學生對談,分享人生經驗。
  圖:馬友友與中文大學學生對談,分享人生經驗。

  暌違香港7年、深受樂迷愛戴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攜手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梵志登,日前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為觀眾帶來「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呈獻:馬友友與港樂」音樂會。此次音樂會的籌備歷時一年半,不少中大校友為校慶出力幫忙,大公報記者採訪60周年校慶馬友友訪問活動工作組顧問區藹芝、香港管弦樂團市場推廣總監胡銘堯和香港管弦樂團發展總監韓嘉怡,聽他們講述此次音樂會的籌備歷程和在學生時代於校園度過的珍貴時光。\大公報記者 顏 琨

  在此次音樂會上,馬友友與香港管弦樂團演繹貝多芬《蕾奧諾拉》第三序曲、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隨想曲》和德伏扎克大提琴協奏曲。

  與逾百名學生對談

  回憶音樂會的籌備之初,區藹芝表示,「60周年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中大重視與觀眾分享這場音樂會,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香港觀眾熟悉的音樂家。馬友友是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的外甥,更在1993年接受大學頒授的文學榮譽博士,與這裏有着很深的淵源。因此校長就寫了封信給他,邀請他參與這場慶祝60周年的音樂會。」

  作為此次音樂會的主辦方之一,香港管弦樂團也在音樂會的籌備過程中做出不少努力。香港管弦樂團市場推廣總監胡銘堯表示,「每一季的音樂會籌備大概需要一至兩年,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正常的等待』。在這期間,需要和音樂家、音樂總監確定檔期,再去談選曲和場地安排。這一次能夠辦得到,我們很興奮。」

  音樂會的前一天,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舉辦了「馬友友與中大學生對話─音樂與未來領導才能」的活動,馬友友與逾200名大學生對話,並即席演奏。區藹芝表示,「其實知道馬友友可以來的時候,我們真的希望可以多做一場音樂會,或者多做一些學生活動,他也很希望能夠跟年輕人對話。在此次的對談上,他分享了自己在音樂、人生上的態度,這讓參與此次對談的學生和校友都非常感動。」

  作為策劃此次馬友友訪問工作組的一員,音樂會的成功舉辦讓區藹芝十分感動。她表示,「在整個活動中,無論是『與中大學生對話』還是『馬友友與港樂』,參加者都感到喜出望外,滿載而歸。面對困惑者獲得啟發、身心疲累者得到安慰、奮鬥者得到鼓舞……我相信這就是藝術文化的力量和價值,也是一眾藝術文化推廣人員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