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粵語App用AI助SEN童家長減壓

◆中大醫學院開發名為「Pai.ACT」的手機應用程式,運用人工智能配合心理治療,幫助SEN兒童的照顧者改善心理健康。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中大醫學院開發名為「Pai.ACT」的手機應用程式,運用人工智能配合心理治療,幫助SEN兒童的照顧者改善心理健康。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的家長或照顧者承受巨大壓力,不但影響家庭關係,更會損壞心理健康。中文大學醫學院創首個粵語人工智能(AI)手機應用程式「Pai.ACT」,配合心理治療,協助SEN兒童的照顧者改善心理健康。有專家指出,照顧者往往要付出更多耐性才能改善SEN兒童的學習效能,因此承受的壓力比一般家長要多,情緒隨時爆發。透過該應用程式與AI對話,照顧者可獲得個性化的情緒支援。

  隨着社會對SEN的認知提升,被辨識出來的SEN學生人數亦隨之持續上升。根據政府2021/22學年資料顯示,香港中小學每十個學生中,就有一人有特殊教育需要。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錢惠堂表示,目前香港為SEN兒童家庭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於療養和康復服務,較少關注父母或照顧者的情緒健康。中大醫學院前一項針對SEN家長的研究顯示,超過三成受訪者有中度程度或以上的焦慮症狀和抑鬱症狀。因此,情緒支援對SEN兒童的家長或照顧者非常重要。

  為支援SEN兒童的家長及照顧者,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莊婉瑜領導團隊設計了「Pai.ACT」手機應用程式。該App融入「自然語言處理」機械人學習技術及ACT情緒支援。

  「『ACT』即接納與承諾療法,這種療法結合靜觀及正念的價值觀,幫助服務對象專注當下,正面接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ACT』治療的目的是幫助個人應對負面情緒,採用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有意義的力量,讓他們有力量撐過生活中的艱難時刻。」莊婉瑜介紹,該療法已通過可行性研究,參與該療法後的家長,其焦慮與抑鬱症狀均有明顯改善。

  AI能模仿輔導員同理心風格說話

  她解釋,中大團隊利用大數據結集1萬條家長在接受ACT中會出現的粵語信息,訓練Pai(AI名字)理解以粵語為本的ACT輔導邏輯。經過嚴格訓練,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讓它能模仿ACT輔導人員具同理心的說話風格,幫助使用者紓緩情緒壓力,又會提供育兒參考方法等。

  籽橋社行政總監葉小蕙致力於幫助同為SEN兒童家長紓緩壓力。她表示,曾求助的SEN兒童家長在獲得ACT輔導後,情緒壓力得到大大緩解,「那位媽媽住籠屋,育有三個子女,其中兩個是SEN兒童,情緒壓力很大,因為她需要付出很多耐心去提高子女的學習效能,而忽略自己的精神狀況,將情緒堆積。」

  她續說,該名家長在與督導員多次對話後,變得更加積極樂觀,「輔導員會教她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學習情況,並分析她的情緒問題,提供支援,相信『Pai.ACT』亦能讓家長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