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勿洩卡號證號 保護個人信息

  圖:哈爾濱公安在當地居民區張貼防電信詐騙宣傳海報。
  圖:哈爾濱公安在當地居民區張貼防電信詐騙宣傳海報。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9日提示,消費者應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信息甄別能力,避免因個人信息洩露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如不慎被騙或遇到可疑情形,應及時保留聊天記錄、轉賬記錄、銀行賬號等關鍵信息,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據專家分析,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直播等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新技術的更新迭代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高發的客觀背景,但這些罪案高發還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大量個人信息遭洩露,甚至被買賣,成為犯罪分子篩選潛在行騙對象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技術發達的同時導致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查處、打擊困難,此外,被害人因自身貪念、心理承受能力差、識別能力差等弱點,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設計好的圈套。

  普通民眾「防詐」,專家建議牢記「四點」。首先,不要輕信陌生人的來電或信息,其次不要將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洩露給陌生人。此外,不要輕易進行轉賬操作。如果遇到需要轉賬的情況,要先確認對方的身份和理由。最後,如果已經遭受了電信詐騙,應該立即報警,向警方提供相關證據和信息,以便及時止損並追查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