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播撒更多古典文學之種
古典文學在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毋庸置疑,正如《大師對談》節目過往也邀眾嘉賓暢談《論語》、《莊子》、《禮記》等經典篇章的現代意義,陳煒舜表示:「如果按照傳統中國的視角來講,文學可以令人更溫柔敦厚,令世界更加和睦,這是傳統的說法,文學也是心靈的寄託和審美的享受。此次選擇詩歌作為載體不僅是因為可以唱,第三集我們講古逸詩的時候也講到,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傳授知識用短的、押韻的、可以唱的文字,便可以傳頌得更久遠。幾千年前產生的詩歌,成為人類共享的智慧,內容很有用,而且文字很精美,再經過眾多人的傳頌和修改變得更精美。粵語中的幾個帶韻諺語也是這樣,如『側側膊,扮唔覺』、『眼瞏瞏,扮純情』等,這些都是傳了很多代之後才變得更靚,而且引起聽者的興趣,從而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句子。」
拍攝過程已作結,節目正於逢星期一夜晚8時持續更新中,眾人皆希望藉此將古典文學之種再播撒得更多更廣些,正如李萌所言:「我們已經習慣以現代人的方式去思考,看了古典文學、讀了歷史之後,我的思考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我是做性別研究的,很多時候會以女性角度去看問題,而這種思考方式放到古代的背景中並不現實,而是要學會用那個時代的女性角度去思考,從而理解當時的現象和思想。作為學者,無論是在歷史還是社會階級層面,我們都要時刻保持客觀的態度,這是更為理想的狀態。」她透露,自己新學年關於亞洲流行文化的課程內容將會更全面,「這門課程第一講便是關於香港流行文化,這個暑期我溫書學到很多關於香港流行音樂發展的細節知識,這讓我反思自己之前的講義還是比較籠統的,相信未來的課堂內容會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