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因地制宜開展文化活動 以文藝豐富青少年精神世界

◆老師、志願者和孩子們用樹枝、竹篾搭建的裝置藝術作品「雲朵屋」。
◆老師、志願者和孩子們用樹枝、竹篾搭建的裝置藝術作品「雲朵屋」。

◆志願者和村民們一起搭建裝置藝術作品「蘑菇屋」。
◆志願者和村民們一起搭建裝置藝術作品「蘑菇屋」。

◆孩子們在裝置藝術作品「眼睛屋」休息玩耍。
◆孩子們在裝置藝術作品「眼睛屋」休息玩耍。

◆小朋友在大元社草坪劇場的陶土裝置上繪畫。
◆小朋友在大元社草坪劇場的陶土裝置上繪畫。

◆河南開封「書畫肆集」活動現場。
◆河南開封「書畫肆集」活動現場。

◆身穿古裝的工作人員在中國翰園碑林景區與小遊客互動。
◆身穿古裝的工作人員在中國翰園碑林景區與小遊客互動。

◆參賽選手在彈奏阮。
◆參賽選手在彈奏阮。

◆參賽選手在演奏古箏。
◆參賽選手在演奏古箏。

◆參賽選手在箜篌比賽中。
◆參賽選手在箜篌比賽中。

◆參賽選手在總決賽上進行知識搶答。
◆參賽選手在總決賽上進行知識搶答。

◆參賽選手進行情景劇展演。
◆參賽選手進行情景劇展演。

  近年來,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着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這一舉措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青少年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讓他們在文藝的海洋中盡情嬉戲,拓展心靈的視野。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其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充實,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通過參與各種文化活動,青少年們能夠感受傳統文化的厚重,體驗現代藝術的創新,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因地制宜的文化活動不僅點亮了城市和鄉村的夜空,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讓他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無論是舞台劇、知識競賽、還是美術展,都為青少年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激發了他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與追求。這場涵蓋全國的文化盛宴,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着青少年走向更加多彩的精神世界。◆綜合新華社報道

  湖南:留守兒童過「藝術節」

  在湘南九嶷山北麓三界峰的深處,坐落着一家有詩有畫的小小藝術家園——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今年暑假,鄰近鄉鎮的50多個孩子參加了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的暑期活動,學習繪畫、表演、音樂、詩歌和劇本創作等藝術相關課程。近日,以「種子發芽」為主題的2023大元社鄉村青少年藝術節在大元社草坪劇場舉行,作為暑期活動的「結業典禮」。孩子們策劃了籌備各種表演,自己布置演出現場、設計戲劇服裝、組建藝術裝置。物質的匱乏沒有阻礙孩子們追求藝術和快樂的心,在這場假日時光的歡慶中,孩子們展示了自我,用藝術創作與外界對話。

  河南:文風雅韻吸引兒童遊園

  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的中國翰園碑林景區利用周末舉辦「書畫肆集」特色文化活動,邀請書畫家現場揮毫潑墨,獨特的「文化大餐」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兒童駐足觀賞,在遊園休閒中,體會書法之美。

  河北:小民樂愛好者展技藝

  河北省肅寧縣素有「中國北方樂器之都」美譽。在近日肅寧縣舉辦的民族器樂大賽上,來自全國的300餘名選手進行了古箏、琵琶、阮等10餘種民族樂器的比賽展示。其中不乏年齡尚小的參賽選手,但他們專業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足以讓在場觀眾嘆服。

  北京:青少年比拚文化遺產知識

  在北京,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2022-2023學年總決賽近日於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行。大賽由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主辦,採用線上答題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比賽形式,鼓勵參賽選手在學習文化遺產知識的基礎上,走進博物館、走進文化遺產地,提升技能,開闊視野。據報道,2022-2023學年,共有全國各地的1,000多所學校近30萬名中小學生參賽。相信參賽選手在知識競答和情景劇表演中,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傳承文化遺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