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為未來】「科技之眼」破「盲點」 視障人士路路通

◆ 各類無障礙基礎設施的應用與普及,對於視障人士的出行具重要意義。圖為視障人士出行。 資料圖片
◆ 各類無障礙基礎設施的應用與普及,對於視障人士的出行具重要意義。圖為視障人士出行。 資料圖片

  眼睛是人類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可惜有許多人因為先天或後天等各種原因導致失明。各類無障礙基礎設施的應用與普及,對於提升視障人士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視障人士出行的細節問題仍是一大難題。

  以導盲杖和導盲犬為例,其探測範圍僅局限於視障人士腳下的情況,無法對周邊障礙物進行全方位的探測。不論是居家環境中各類的易碎物品和懸空式儲物櫃,戶外的欄杆和樹枝,抑或是在商場的擺設等,均為視障人士的出行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甚至生命危險。因此愈來愈多的科技公司都加入研發智能避障設備,讓視障人士更易融入日常社會生活。

  電腦視覺作為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一個領域,在此類避障設備的研發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透過標記大量物品和人類的照片作為數據訓練集,並使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訓練電腦視覺模型,以識別不同物品和場景。在實際應用中,透過視障人士佩戴的可穿戴設備,模型能夠根據視障人士行走時捕捉的圖像進行物體識別,當接近潛在障礙物和威脅時作出提醒,如指示牌、信號指示燈、特殊狀況(道路施工作業)等。設備會將識別信號上傳至雲端供模型處理,並將處理後的信息回傳至避障設備,協助視障人士進行路線導航,從而實現多方位避障。隨着活動場所和物體種類的複雜性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多樣性,此項技術也對電腦視覺的模型算法有更高的要求。

  面對龐大的視障群體,人們將繼續推進無障礙基礎設施的普及,利用AI促進社會裨益。相信隨着AI技術的迭代發展,導盲產品的智能避障效能能進一步提高,並降低開發成本,透過「科技之眼」幫助他們迎接光明。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https://cuhkjc-aiforfuture.hk/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