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放寬收非本地生 吸人才增競爭力

  圖: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和相關機構共同發布研究報告,希望放寬非本地生收生限制和加強配套,支援他們來港就讀,助力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
  圖: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和相關機構共同發布研究報告,希望放寬非本地生收生限制和加強配套,支援他們來港就讀,助力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

  香港擁有良好高等教育基礎的優勢,特區政府正在探討發展和鞏固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區域樞紐。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聯同智庫機構與教育界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現時高等教育的非本地生收生不足,建議放寬收生限制,加強校內及住宿配套,為本港未來發展培養人才,增強國際競爭力。

  報告舉例,國際學生為英、澳等地帶來龐大的經濟貢獻,包括留學生住宿開支等,更有助推動旅遊經濟和勞動力供應。\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思路研究會、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辦事處昨日共同發布研究報告,為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提出18點建議。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常務理事、港專學院協理副校長林森說,受移民潮、人口老化等影響,不少中小學面臨縮班殺校危機,教育需求逐步減少,而自資專上院校收生嚴重不足,推動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不單可以高效利用自資院校及中小學的剩餘學額,填補香港的人才缺口,同時可吸引內地及海外優秀人才來港發展,有助香港增強國際競爭力。

  新加坡留學生多香港1.8倍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現時香港的高等教育體制,對外來青年來港就讀職業專才和高等教育課程的吸引力不足,政策限制多,他建議政府將現時規定資助院校兩成、自資院校一成的非本地學生收生限制,盡快分階段全面撤銷。他指出,新加坡土地只有香港的65%,卻有7.9萬人的非本地學生,較香港多出1.8倍,「新加坡都可以收到那麼多(學生),如果本港按(新加坡)比例收生,8至9萬都可以收得到。」

  周文港又以香港教育大學為例,新學年有大約5000名本科生,平均每年收生1250名,而基於非本地學生收生限制,僅能接收250名非本地的本科學生,「但我們收到5000至6000名申請,當中最多收250名。」對於若放寬限制,校園設備、師資等是否足以應付多一倍學生,周文港表示不用擔心,「我們不會一下收那麼多,會慢慢升至三成、四成逐級上」,校方會因應就讀人口上升,支援教學人員、圖書館書籍數量等。

  倡研辦公營中小學自資學位

  本港樓價高企,住房等配套亦是問題之一,周文港說,個別學生可能在校舍外合租房屋,他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地區已推出的公私合作發展「校外宿舍」、寄住家庭計劃等,為來自不同地區的非本地生,提供不同類型宿舍。

  研究報告又建議,政府放寬中國內地以及部分亞洲國家中小學生來港就讀的入境限制,未來積極考慮開辦公營中小學自資學位,促進非本地生全自資來港就讀中小學,並且借鑒海外經驗,為來港未成年學生的直系親屬提供有期限陪讀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