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深穗科創超勁 港生盼北上發展


◆港生參觀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
◆港生參觀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

◆曾煒恒
◆曾煒恒

◆麥穎欣
◆麥穎欣

◆葉天佑
◆葉天佑

◆「北斗女神」徐穎介紹北斗系統的原理、歷史和應用。
◆「北斗女神」徐穎介紹北斗系統的原理、歷史和應用。

◆港青參觀廣汽科技館。香港文匯報記者姬文風  攝
◆港青參觀廣汽科技館。香港文匯報記者姬文風 攝

◆趙嘉儀
◆趙嘉儀

◆James
◆James

◆李曉琪
◆李曉琪

◆陸予梵
◆陸予梵

◆梁符琦
◆梁符琦

◆港生參觀深圳光明生命科學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港生參觀深圳光明生命科學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港青在港科大(廣州)參觀。
◆港青在港科大(廣州)參觀。

  參觀產業創新中心獲靈感 冀當地創業覓商機

  由香港文匯報、南方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未來之星同學會」承辦、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和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協辦的「香港青少年廣東灣區科創之旅」交流團上周五(25日)圓滿結束。近40名港生在5天行程中,先後走進深圳市光明區和廣州南沙,從城市規劃、生命科學、航天科技等多個方面考察大灣區科創產業發展,近距離感受祖國強大的科技力量。一眾港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總結此行時紛紛表示,兩地的科研創新能力、機構設施完備程度遠超他們想像,有應屆畢業生在參觀產業創新中心取得靈感,希望於當地創業尋找商機,也有碩士生嚮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校園生活,期望於當地繼續深造,鑽研元宇宙及電子遊戲設計技術。◆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郭若溪、姬文風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灣區發展飛躍 啟發創業夢想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學生曾煒恒:早前透過學校了解到今次「科創之旅」,我很喜歡高新科技,順理成章報名參加。此團一方面邀得很多企業家分享創科心得,也有機會參觀不同科研機構,其中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往對研究所的印象,多是做化學實驗,想不到設施裏建有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可直接養殖實驗猴子,當中還有很多人性化的設計,例如會因應外來陽光情況,於天台栽種植物,既是增添自然元素,也是為猴子遮陰,營造更舒適環境。

  我修讀運動健身教練相關課程,未來可能會考慮創業,也是覺得大灣區內地城市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經過今趟充分體驗到深圳、廣州於創科上面的飛躍發展,以及對初創企業提供眾多政策便利和支援,讓我覺得目光確實不應只局限在香港,而是可以多到深圳等尋求發展機會。

  香港都會大學畢業生麥穎欣:我是在廣州南沙出生,其後跟家人到港生活及讀書。記得小學老師說過,將來走出世界,都不要忘記回家鄉看看。我對家鄉心懷感恩,想過完成學業後應找機會回來創業貢獻。今次「科創之旅」正是到廣州南沙和深圳光明區參觀,不但讓我重新認識家鄉,還有機會認識最新的創科基地,於是報名參加。

  在「科創之旅」中,我特別記得其中一位企業家講者把創業比喻成拼木桶,單靠一人做肯定做不大,哪怕做得出來,成果也較易被人模仿複製,因此創業必須有核心團隊,各人拿出長處合力完成。

  我本身對醫美行業很感興趣,在大學認識從事生物科技的朋友,在今次「科創之旅」中亦看到不少有潛力應用於醫美的項目,例如在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看到一種「生物膠水」,有助傷口加快癒合,我相信區內還有很多不同的創科產品,可結合到我的想法中。

  今次回到南沙確實感覺家鄉的發展有質的飛躍,由以前可說是爛地一塊,現在整個地區規劃得井井有條,科技創新更是日新月異。我深信跟着國家政策走,是創業基礎中的基礎,由以往的「一帶一路」,到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我們這一代絕對要把握的機遇。

  南沙新區規劃展覽館也介紹到「半小時交通生活圈」,讓南山與周邊進一步拉近,商機自然也更大更多。館內又介紹到,南沙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5.45%,令人鼓舞。本來我是計劃先任職教師一段時間,之後再到深圳和南沙創業,但今次「科創之旅」讓我改變了想法,進一步加強了創業決心!

  香港都會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生葉天佑:

  這次行程顛覆我過去對深圳、廣州等地玩樂旅遊的印象,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龐大空間,成本也遠低於香港,未來會考慮結合自己興趣和專業,在內地就業或創業。

  行程中各參觀點都讓我覺得很新奇,不僅看到了很多醫療技術、生物科技、航天技術等項目的最近進展,也有機會和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內地的創科發展認識更加深入了。以前一直以為航空是很遙遠的事情,在電視裏看到火箭升空的畫面會覺得遙不可及,但在南沙聽了「北斗女神」徐穎的分享,才知道很多航天技術不僅是應用在定位系統,還有醫療、農業等跟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也會讓年輕人對天空領域更感興趣。

  這次考察不僅接觸了前沿技術,也近距離感受了深圳光明科學城和廣州南沙的發展速度和創科成就,更覺得香港未來要發展必須加快步伐。香港現在要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河套區,特區政府可參考這兩個地區成熟發展經驗,既做好發展規劃,也在吸引創科企業進駐、交通等配套設施完善等方面下功夫。

  科技融入生活 自動化將成趨勢

  福建中學(觀塘)學生趙嘉儀:我過去參加的內地交流團,都偏向介紹歷史文化等大眾知識為主,因自己本身對科學有很大興趣,入團前認真研讀「科創之旅」的行程,不用多想就立刻報名參加。

  今次旅程確實充分感受到深圳光明區廣州南沙的科技力量,包括很多使用自動化與AI(人工智能)技術的機械,行程中更有機會跟不少科創專家溝通交流。我特別記得其中一位講者,建議我在高中開始構思一些科研項目,升大學後亦宜多與教授交流,有助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向。此外我也認識到兩區並非不只單純發展科技,在城市規劃上加入不少休閒娛樂、環境保育等社會發展元素,認識到兩地除了是科技重鎮,也是一個宜居城市。

  自由工作者James:之前參加過不同機構組織的考察團,這次的「科創之旅」最大特色是創新,行程安排非常豐富,也看了很多有科技含量的項目,實在是大開眼界。以前以為無人機、VR(虛擬實境)等技術大多跟娛樂相關,對這些前沿技術的生活或產業應用了解較少,在這次行程中大家見識到更多尖端科技的現實生活應用,深化了對內地科技產業發展的了解。

  例如我對廣汽科技館中的自動駕駛技術印象最為深刻。相比香港還是以司機駕駛為主,內地很多城市已在進行自動駕駛實驗,如果可以將技術引入香港,可給港人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隨着物聯網技術發展,各個領域的自動化將成為大趨勢,香港也應該跟上潮流。此外我還看到了很多新能源、環保材料等技術研發和應用,也開始思考未來在內地發展的可能性。

  香港浸會大學應屆畢業生李曉琪:在南沙的廣汽科技館中,我看到許多新技術以及新概念車,感覺非常新奇,最好玩的是在現場體驗了一把當司機的感覺,坐在駕駛位有一種責任感。因我對設計較感興趣,所以除了車輛外形以外,也更關注舒適度和便捷度,很期待這些新技術可以應用到香港市場。

  而「北斗女神」徐穎,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北斗系統的發展歷史和工作原理,讓我對國家自主研發的衛星系統有了全新認識。其實平時我也會使用手機導航,但從來沒想過給導航提供定位的衛星系統需要這麼強大的科技支撐,此次行程真的是受益匪淺。

  我剛剛大學畢業,這段時間都在找工作,原本對內地感到陌生,但通過這次活動走訪內地不同科創企業,亦了解了當地歷史文化,感受到大家的熱情友好。今後有機會,也想嘗試到內地尋找機遇。

  「學域」取代「學系」學生可跨科合作

  香港城市大學碩士畢業生陸予梵:我是讀心理輔導系的,過往到學校接觸年輕人,常聽到他們傾向以打機、上網跟人傾談抒發情緒,令我發覺網絡工具、電玩遊戲對紓解心理問題的功用;尤其亞洲地區普遍對心理病避而不談,網絡有較強匿名性,對心理輔導是很重要的元素。因此我一直希望可以將心理學與元宇宙、電子遊戲等元素結合,製作一隻以心理學為基礎的遊戲,幫助玩家了解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不過,即使我懂得編程,但實際做下來發現有很多專業知識並非單單「識寫code」就能處理,因內地的電子遊戲行業發展比香港更蓬勃,希望透過參加「科創之旅」,一方面接觸內地最新的軟硬件發展,另一方面也特別希望參觀港科大(廣州),了解更多進修途徑。行程所見,港科大(廣州)設施十分完備,還設有元宇宙聯合創新實驗室,而從學生口中得知,學校以「樞紐」和「學域」取代傳統的「學院」和「學系」,推動學生按研究興趣參與跨學科合作。我趁機取得了負責人員的聯絡,望取得更多入學資訊。

  目前我正在香港進行一項初創項目,亦已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未來一年多將到深圳一所科技公司工作,希望可以從中累積更多經驗和人脈,讓我將來報讀科大(廣州)時更有底氣,他日組成團隊,向着開發一款以心理學為基礎的開放世界電子遊戲為目標進發。

  創知中學學生梁符琦:我即將升讀中六很快迎來大學選科,因對科技、經濟、生物都感興趣希望透過「科創之旅」了解內地最新發展。最初我並不認識光明區,但經過幾日參觀,發覺這裏確實是個很有潛力的地方,政府積極投入,無論是設備和人才都聚集於此。

  今次「科創之旅」內容很集中於介紹內地創科發展,非常專業,所到之處都是一般旅行無法參觀的地方。例如我們在光明科學城參觀了「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當中的自動化功能島區,多個機械臂熟練地進行各類實驗,為人員節省很多重複的實驗工序,讓他們可以集中精力處理更有價值的事情之上。

  我會覺得科研是一件很吸引、很令我嚮往的事情,可以全神貫注的朝着目標進發。我也喜歡去嘗試不同生活方式,希望報讀北京大學或復旦大學,今次「科創之旅」讓我意識到,近年很多大學都會鼓勵交叉學科發展,自己亦希望在科技、經濟、生物等領域,探索交叉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