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穿越四季時空

  藝術館也邀請藝術團隊Dimension Plus,利用「新畫布」(AI技術),建構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場域特定裝置《稻浪四時》,動態呈現四時更迭,讓觀眾感受兩位畫家不同的創作節奏。這一空間內布滿稻穗,微風輕拂中,在綠色與黃色之間不斷變幻,Dimension Plus創立人之一林欣傑介紹:「謝、陳兩位藝術家曾在遊歷山川時創作過許多展現四季更迭的作品,於是我們研究了他們的畫風,作畫的快慢,變成了一個『四季』的時空,大家可以看到稻浪在風中搖動,以及色彩的變化,走進兩位畫家的畫作之中,感受他們想要記錄的『四季』。」

  藝術家的「四季」當然離不開他們創作風格的變化。展覽亦展出陳佩秋「綠色時期」的作品,晚年她獨愛養眼的綠色,多在山水中使用。《花溪泛舟圖卷》就使用了深淺不一的綠色,不斷層層渲染,用了幾個月時間才完成。

  謝稚柳與張大千亦是摯友,兩人交往頻繁,曾一同前往敦煌寫生長達一年時間。「張大千注重臨摹,請了許多助手臨摹那些古畫;但謝稚柳就做了不一樣的事,他參觀洞窟,度量畫中的每一物件的大小,作為後來鑒定研究的參考。」但敦煌之旅也改變了謝稚柳的作畫題材,如《觀世音菩薩像》就是他從敦煌返回後所作,在此之前,人物畫他畫得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