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開支不如做大個餅
柯創盛 觀塘區議會主席
隨着本港人口高齡化快速,政府最近十年經常開支增幅很大,遠高於收入的增幅。政府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回歸後1997/98年度的14.13%,大幅增加至2022/23年的28.44%,情況值得關注。
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為24%,相比加拿大、英國及法國分別為39%、45%及54%的比例為低,但他們均屬高稅率國家。若扣除國防開支,2021年美國的總公共開支佔GDP約26%,與香港的24%只相差約2%。
為維持香港公共服務水平,政府的公共開支不宜削減,較理想的方法是增加庫房收入,以達至「量入為出」,避免出現結構性赤字。利得稅佔政府收入超過四分之一,大企業的投資及經濟活動非常重要,政府有必要改善本港的營商環境。事實上,大企業及高收入人士作投資或消費,因涉及較大額資金,可產生的乘數效應亦大,出現「水漲船高」的效果,有助增加GDP,幫助市場「做大個餅」。故此,政府有必要更積極「搶企業、搶人才」,同時整合散落在不同部門之中的招商引資事宜,避免各自為政,削弱成效。
地價收入是政府另一個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上年度預料是百億元地王的屯門大欖住宅地、啟德商住地及赤柱豪宅地,不是流標,便是成交價遠低於預期,拖低本地收入。地價收入與本港房屋及土地政策息息相關,對經濟影響舉足輕重,因此,政府推行任何與房屋或土地有關的政策,必須經過縝密思考,避免窒礙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