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踏遍山水寄情 畫作境生象外

  眾多畫種裏,山水畫蘊含着中國人情思最為厚重的沉澱。也正因如此,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廖新,數十年來鍾愛山水,寄情山水,以山為德,以水為性,忘我創作。廖新將他自在從容的個性融於山水畫中,峰嵐疊嶂,深谷川流,雲水交織,洋溢着陽剛壯美之風;山石生樹,林泉潺潺,村居幽悠,瀰漫着陰柔靈秀之韻。他的筆下,有北方山水的磅礡雄渾,也有南方山水的華滋深邃,靈氣躍然紙上,給人以「境生象外」的審美感受。

  文:趙臣 合肥報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因鍾情山水,祖國大好河山廖新都一一踏足。去年,他背着畫板去往西藏,用近一個月時間進行了大量寫生創作。「去過西藏,全國各地我就算是都去過了。」廖新已將祖國大好河山記於心中,在這些山河美景的沉澱之下,他因心造境,因境造像。在被問到對接下來的繪畫創作有什麼想法時,廖新坦然答道:「隨心!」

  以學養畫 以技進道

  出生於湖南益陽的廖新,5歲多就跟着父母支援「三線建設」來到安徽大別山區。在山裏,廖新除了上學就是畫畫。家中父母、長輩並沒有人畫畫,只因對繪畫的熱愛,廖新從最初的愛好逐漸養成了每天都要畫的習慣。後來他考入安徽省藝術學校,師從郭公達老師,開始了專業學習。

  廖新認為,筆墨精神是中國畫藝術精神的具體展現,對於中國畫藝術來說,筆墨還包含畫家對自然造化的體悟與認知,對描繪對象的理解與詮釋,以及畫家的人品、學養、才智、個性、情趣等。所以在每日修煉筆墨的同時,他亦不斷修養學問,以技進道。如今,他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名教授、藝術學博士。數十年來,他對藝術的追求從未鬆懈,精通中外美學的他,將「見識」化為「智慧」,更將這份對藝術的理解融入作品。他將「學」變為「悟」,在創作中「悟禪生境」、「悟道生境」;將「見識」化為「智慧」,「走進生活」又「拉開距離」。他力將「禪意」之清淨、虛靜、深遠、玄幽,與「情意」之率真淳厚、灑脫超逸,與「筆意」之酣暢淋漓、不滯於物,在作品「意象」中相互調和,相得益彰。

  入古出古 墨隨時代

  幾十年來,廖新繪畫之餘,一直堅持看書的習慣,尤愛古詩詞。廖新認為學習中國畫首先要了解中國畫的根,除了臨摹古代大家的作品,唐詩宋詞等古代文學也是畫家要去深入學習理解的部分。但廖新並不墨守成規,他覺得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在學習和理解中國畫傳統後,繪畫者要做的就是體悟自己時代的審美,畫出有時代性的作品。

  廖新從不限定風格,在他看來,隨着繪畫者文化知識素養的提升,對社會認知的改變,對待哲學、美學的理解不同,會自然而然將不同的精神狀態帶入畫作。他總說,繪畫者的繪畫風格是靠自己「養」出來的。而最近三四年,廖新慢慢找到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並進入了創作高峰期。

  中國畫最吸引廖新的是,繪畫者可以藉畫來表達心情,闡述對社會文化的認識,傳達繪畫者獨有的「筆墨精神」。畫如其人,廖新作品的個性背後是文化沉澱和藝術支撐。他說,好的藝術作品是能給人帶來視覺和精神享受的,並能影響到我們的後代,這正是廖新創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