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飛上太空 港生結緣神舟
書展分享獻畫經歷 盼將來研究航天工程
從嫦娥奔月,到正在太空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六號,中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港生黃凌越創作的畫作《登陸火星》曾跟隨神舟十三號飛上太空,她昨現身香港書展上的一個分享會,講述這段與神舟結緣的神奇之旅,「好意外、驚喜,亦非常開心,感覺好似我自己也隨着畫作升上太空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聯合出版集團昨合辦「航天夢·中國夢──航天科學家與香港青少年探索宇宙、共話飛天分享會」,以航天精神鼓舞新時代青年勇敢追夢,為國家發展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出席的培僑書院學生黃凌越,兩年前與來港交流的航天科學家「宇宙天團」結緣,那時她將親手製作的航天畫作《登陸火星》贈予航天科技集團,畫作後來跟隨神舟十三號登上太空。昨日分享會,其中一環節正是將《登陸火星》歸還予黃凌越。
她昨回憶這段兩年前的獻畫經歷,形容仍歷歷在目,並難忘當時的興奮之情,「那年我只有10歲,將神舟十二號、天問一號畫進水彩畫中,並精心裝裱,送給了到學校開講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畫作除了繪上中國航天工程的多個模型和五星紅旗外,還寫上「中國航天 感謝有你」以表達對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的感謝和敬意。
小學4年級時萌生航天夢
後來得知畫作居然跟隨神舟十三號遨遊太空,黃凌越感到驚喜。她早於唸小學4年級時開始萌生航天夢,「那年我坐上飛機,見到藍天白雲,便會思索藍天以外的宇宙還有更加美麗、未知、神秘的一切,就迫不及待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她說日後會努力學習,有朝一日可以研究航天工程,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出席分享會的《逐夢九天—航天精神引領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主編,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趙小津講解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及書作的主要內容,他表示讀者透過書作讀到中國航天員的真實故事,就感受到航天精神,從而感受到航天精神的力量,以及感受到中國人逐夢九天的勇氣和奮鬥,他希望參加分享會的同學們仰望星空、樹立遠大的理想,鼓舞鬥志、更加努力學習,掌握更大的本領,在航天事業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