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韻度曲】瓦當文化

梁君度
歲月失語,瓦當能言。
瓦當——最具中國色彩的建築器物,雖然只是一件瓦簷遮擋物,卻是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浮雕藝術品。
近代考古學發現並且證明,瓦當始製於西周中晚期。最早的瓦當發現在陝西扶風、岐山縣內的周原遺址。距西安100公里,是周的國都。不過,人們常說的瓦當,一般還是指秦漢時期的瓦當,它們最具有代表意義。
瓦當有素面瓦當及飾有重環紋的圖案瓦當兩種,形制均為半圓形,也就是瓦當發展之初的基本形制。瓦當的紋樣種類非常多,一般來源於傳統的文化元素,多半以神獸圖案為主,也有花紋、樹紋、雲紋。春秋戰國時期洛陽周王城的半瓦當主要以各式雲為特色;而齊國的瓦當則以樹木紋為母題;兩漢時期,文字瓦當大量出現;隋唐時期的瓦當大量使用了蓮花紋。
陝西省淳化縣出土一塊圓形瓦當,上有篆書「漢兼天下」4個凸字。這瓦當直徑15.6厘米,中心圓凸外單線分4格,每格一字,逆時針方向旋讀。「天下」二字,起收筆波挑鮮明,凸顯呈三角形,構思奇特。「天下」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一種籠統說法,不同時期所指的地理範圍不同。《董仲舒傳》︰「今陛下併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如,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說德歸誼,此太平之致也。」故「漢兼天下」,有頌揚漢代稱耀天下之意。
漢代王莽時期流行一種「四神瓦當」,在瓦當上面繪燒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圖案,用以表示房屋的東、西、南、北的方位。
明清時代,中國式古建築則將屋面構件推向了鼎盛。瓦當與滴水瓦由於燒製上文字、圖案,在增加觀賞性的同時,亦烙上了時代的文化屬性。瓦當恍如為房屋貼上了標籤。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城,紅牆綠瓦,瓦當都是龍,簡直是龍的海洋,當中以太和殿的龍紋瓦當最為吸引。
民國後期,隨着現代建築的崛起及西方建築風格的引入,瓦屋面被平頂屋面取代。現在建築所用的瓦當,大多已不能對牆身起保護功效,僅作為中式建築元素起裝飾作用。
每一個瓦當紋樣都凝結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只有當我們真正去了解後,才會懂得古人的大智慧。最近我母校中山大學舉辦一個活動——「觸摸」中大紅樓屋簷上的藝術——瓦當傳拓活動,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文化傳承活動,值得宣傳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