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破歷史極值 重慶洪澇15人罹難





萬州36鎮鄉街道受災 多鎮通信中斷 倒塌房屋138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重慶7月3日起的連續暴雨致萬州區發生洪澇災害,截至目前已有15人死亡、4人失蹤。5日晨,國家防總派出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帶隊的工作組赴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目前,防汛救災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
3.7萬人受災 失蹤4人
7月3日起,萬州區遭受連續兩日的暴雨襲擊,截至4日九時,24個鎮鄉街道達到暴雨等級,16個鎮鄉街道大暴雨,長灘鎮特大暴雨,最大雨量(長灘站)261.2毫米,突破當地歷史極值。降雨導致萬州區五橋、長嶺、白羊等36個鎮鄉街道受災,受災人口37,226人,緊急避險轉移11,578人,緊急轉移安置779人;因災死亡15人,失蹤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49.96公頃,成災面積1,112.17公頃,絕收面積568.82公頃。倒塌房屋50戶138間,損壞房屋112戶221間。全區直接經濟損失22,784.474萬元(人民幣,下同)。
大面積泥石阻斷交通
萬州區熊家鎮應急辦工作人員崔炳禮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由於暴雨預警及時,當地連夜啟動居民的排查轉移工作。7月3日下午六時,接到暴雨預警信息後,各村進入應急狀態,「我們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有一位老人叫陳代蘭,她居住的房屋地基有沉降現象,如果受到暴雨的襲擊,有發生垮塌的風險,必須立刻轉移。她兒女都在外地務工,可老人擔心自己家中財物受損,不願離開家。我們反覆勸說,四小時後成功勸其撤離。當晚十一點,我們拉網式排查結束,成功轉移了41名群眾。」不過,雖然預警及時,但暴雨程度仍超出當地預期。崔炳禮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4日凌晨開始,壞消息就接踵而至:G5012恩廣高速五橋至長灘方向出現滑坡,大面積泥石和積水阻斷該路段交通;龍駒鎮、長灘鎮、長嶺鎮、白土鎮、羅田鎮等通信部分中斷;五橋河洪水氾濫,萬州部分片區供水數據異常等,應急辦幾乎徹夜未眠。
4日下午,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重慶嚴重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根據《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定,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等救災工作。5日晨,國家防總派出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帶隊的工作組赴萬州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目前,防汛救災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
啟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
除萬州,近期重慶多地亦遭遇暴雨洪災。7月3日至4日,該市大部地區出現陣雨或雷雨,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沿線地區。21個區縣及萬盛經開區雨量達暴雨,13個區縣及萬盛經開區雨量達大暴雨。鑒於防汛形勢,7月4日九時,重慶市水利局把水旱災害防禦IV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同日12時起,將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應急響應。
綦江河是長江上游右岸支流,發源於貴州省習水縣仙源鎮黃瓜埡,由南向北流經貴州省桐梓縣、重慶綦江區,於江津區支坪街道匯入長江。綦江河流長度223千米,流域面積7,089平方千米,隨着水位持續上漲,江津區綦江五岔站7月4日11時00分水位198.64米,超警戒水位0.13米,「綦江2023年第1號洪水」形成。
4日下午,來自中建二局西南公司等20餘名河小青志願者開展綦江河菜壩社區段、通惠河河口段清淤,「我們一起加把勁,把這裏的淤泥全部推到一起,方便轉運。」陽光下,大家正有條不紊地啟動清污清淤、恢復秩序等災後重建工作。據當地氣象部門顯示,未來三日,重慶地區將有大到暴雨,屆時將為防汛抗洪帶來新的嚴峻挑戰。
兩部門預撥3.2億元助地方防汛救災
目前,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3.2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重慶、四川等16個省份做好洪澇、地質災害救災工作。其中防汛救災資金2.5億元,地質災害救災資金0.7億元,由地方統籌用於應急搶險救援和受災群眾救助,重點做好搜救轉移安置受災人員、排危除險等應急處置、開展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和應急整治、倒損民房修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