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貝葉經」滬玉佛禪寺展出

◆《摩根德耶往世書》貝葉經(公元1295年)
◆《摩根德耶往世書》貝葉經(公元1295年)

◆藏文大書法家、瓊體字的開拓者——瓊布白覺大師親筆手抄金汁藍靛紙《般若十萬頌》真跡(公元十二世紀)
◆藏文大書法家、瓊體字的開拓者——瓊布白覺大師親筆手抄金汁藍靛紙《般若十萬頌》真跡(公元十二世紀)

  「貝葉經」即用貝葉寫成的經典,最近在上海玉佛禪寺舉行的「梵典宮珍藏貝葉經藝術展」上,多部國家一級文物貝葉經在滬首次亮相。這批珍貴古籍悉數來自「梵典宮」創始人顧清的收藏。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由於「梵典宮」珍藏的古籍數量太過龐大,以自身之力進行整理、研究和保護這批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仍顯得杯水車薪,期望能得到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和支持。

  相傳「貝葉經」發源於距今約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當時造紙術並不發達的條件下,抄寫文獻的主要形式。「貝葉」全稱為「貝多羅葉」,通常取材於棕櫚科植物的葉片。在中國西藏地區一些古老的寺廟,保存有距今上千年歷史的貝葉經。此外,雲南傣族地區許多佛寺亦保存著大量不同的貝葉佛經,但歷史年代普遍較新。

  梵典宮創始人、收藏家顧清藏有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一批古籍經書寫本,此次展出的貝葉經只是冰山一角。而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漂泊,這批珍貴的古籍文獻能夠落戶上海,也是一份情緣。梵典古籍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宣力告訴記者,本世紀初,顧清偶然得知一部藍靛紙金汁《般若十萬頌》古籍將在海外市場上拍,它由800多年前的藏文大書法家瓊布白覺親筆書寫。

  據西藏大學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長西熱桑布教授考證,這部藍靛紙金汁《般若十萬頌》經書寫於公元12世紀前,是迄今很罕見的瓊體書法之早期真跡,對於藏文書法史的重要性如同漢文書法史上王羲之、王獻之等書體開創者真跡,其文獻價值、歷史價值與文物價值無法估量。於是,顧清迅速組織團隊,遠赴重洋考察研究參拍。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將這部重要的藏文典籍迎回中國。

  由《般若十萬頌》而起,顧清開始對藏文典籍存世狀況持續關注。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整理和研究這批古籍,顧清在上海成立了「梵典宮」,專事此項重大工程。經過近10年的不斷補充和完善,目前「梵典宮」的古籍收藏已經達到了1000多函,3000多部的龐大規模,古籍頁片數目超過了40萬頁。

  迄今「梵典宮」已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大學、復旦大學、日本高野山大學、尼泊爾蓮花大學等高校院所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組織召開了兩屆國際學術論壇、30餘場專題會議,研究探討「梵典宮」所藏的珍貴古籍文獻,並與其中多家單位共建了研究基地,展開全方位的學術合作。經過近10年的整理和研究,「梵典宮」的顧問專家和研究團隊撰寫了數十篇與館藏文獻相關的學術論文,整理發現了多部絕世罕見的古籍,並分別立項研究。

  也就在「梵典宮」古籍研究初見成果之時,顧清今次決定拿出30部珍貴典藏參展。這些展品代表了「梵典宮」3000多部古籍比較有特色的部分。

  當然,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多部貝葉經在上海的首次亮相。顧清說,這批典籍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研究書法藝術,歷史、宗教哲學乃至民俗學、醫學,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他亦期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為整理、研究和保護這批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作出貢獻。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