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建港系列】「每15個港人 有1個住中海樓」

◆左起: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知剛,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文冬。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左起: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知剛,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文冬。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中國海外集團一體化格局 全力助「三提」

  扎根香港40多年,中國海外集團(下稱「中海外」)一直通過建設高品質的住宅屋苑、商業樓宇、公共建設、醫院及學校等民生設施貢獻香港。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馬福軍昨表示,集團在香港慢慢形成從投資、建設、運營和服務一體化的業務格局,「每15個香港人,就有1個住在我們建的房子裏面。」他說,集團很感恩能有服務社會機會,倍感責任重大。由於建造技術日新月異,未來也會繼續投放資源,不斷推動建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用創新的建造技術,高效的項目管理方案,配合和服務特區政府土地房屋方面「提質、提速、提效」施政。◆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馬福軍昨在媒體聯訪中指出,集團在推動香港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展現作為,累計建設了公營住房近14萬套,「我們內部有句話,香港建造的房子,約每15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人住在我們中海建造的房子裏。」而在重大工程方面,集團也積極參與不少民生項目,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迪士尼樂園及香港機場新客運大樓等。同時,集團也是香港最大公共物業管理供應商,另為23個醫院提供服務,相信集團未來在交椅洲填海計劃都會發揮城市運營的作用。

  承建全香港15%公營住房

  據集團資料,其中在承建業務方面,集團在香港市場佔有率長期保持行業第一,累計承建了香港25%的醫院、70%的淡水輸水管線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醫醫院、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等一大批重大民生工程,填海造地面積相當於港島的1/9,約每15個香港人就有1人居住在公司興建的房子裏。集團自1984年承接第一單公屋工程以來,累計建設公營住房近14萬套,建築面積900萬平方米,佔香港全部公屋的15%。

  展望未來,馬福軍相信中資企業應該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基建設施、產業規劃方面去產生協同效應,目的是要把香港的經濟「搞起來」,讓香港市民得到更多的收穫,增加更多的就業。

  中企協同發展把經濟「搞起來」

  他強調,中海外會積極參與多個項目,並協助特區政府在整個房屋供應的「提速、提效和提量」施政,多做一些貢獻,才能把時間縮短,騰出更多的利益空間及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動能。

  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知剛亦表示,特區政府的「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發展計劃,未來都會給行業帶來穩定的增量業務,給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王知剛還提到集團另一個服務,並引述沙利文2022年報告指,中海物業在香港地區排名物業公司的首位。中海物業為香港32個公共屋邨提供物業管理服務,而在管的香港住宅單位數目超過14萬,服務超過30萬香港社區的基層居民,是香港第一大服務企業。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的施政報告,計劃在未來5年新建3萬多伙簡約公屋,他認為就蘊含着對物業管理服務的巨大需求。

  物管需求大 人手短缺待緩解

  不過,王知剛亦提到物業管理行業也有人手短缺問題。第一,行業本身從業人員就比較少,年輕一代人不願意入行,造成人手短缺情況,特別是工程類人員;第二,香港高昂的人力成本價格,每隔幾年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造成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隨着經濟的復甦,各個行業都在加薪,物業公司需要支付高昂的薪酬和福利,以吸引和留住有經驗的人員,這都是物業公司面對的挑戰。

  就香港物業管理服務的未來發展,王知剛展現積極心態,香港正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人口和經濟都會穩定發展,物業公司可以從穩定的需求中受益。另外,香港的物業服務人才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物業公司可進一步提高物業管理水平。他認為,隨着技術的進步,物業公司可以利用新技術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物業公司可以使用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來監控和管理物業,這不僅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減少人力的成本,更好應對行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