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圖章街 情懷方寸間

中上環一帶的街巷密集又各具特色,不少街道的命名,都有着極具歷史色彩的故事。
位於上環的文華里,又名圖章街,李光圖章、半閒山館、二經堂等老字號圖章店,以格子間的樣式聚集在這條不到400米的小巷內。沿着鄰近文華里的德輔道中往前走,看到聚集着不少海味、燕窩的店舖,俗稱海味街。在陽光充足的午後,不少遊人穿梭於此,打卡這個港味濃郁的古老街區。\大公報記者 顏 琨(文、圖)
沿着德輔道中,從繁華商圈IFC往港澳碼頭的方向走,幾條頗有歷史記憶的小巷引人駐足。經歷歲月變遷,如今的永安街、同文街、興隆街,建起了一幢幢商業大樓,唯有在大樓壁上的路牌,隱藏塵封已久的故事。
恍如穿越到上世紀
站在上環文華里路牌下,向路口處望去,可一眼望到路的盡頭,密集的格子間是這條狹窄、幽暗的街道最突出的一景。作為香港最有趣的商業街之一,紅色的搭棚下是五彩的格子間,走在街道上,能看到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以圖章店面作為背景打卡影相。順着小巷走去,映入眼簾的是宋記、周煥文圖章印務兩家店面,往裏面走去,陸續能看到昌記、金石軒、半閒山館等圖章店。
圖章街與德輔道中相連,不少遊客花上一下午的時間,漫步在中上環一帶。遊客張小姐從上環方向走來,站在街頭手拿相機拍下極具香港特色的街道店面。「這一帶給我一種穿越回到上世紀的感覺,從海味街到圖章街,每一個店舖都吸引不少人駐足,很適合拍照打卡。」
傍晚的圖章街變得寧靜,昏黃的路燈下,不少店主慢悠悠地收拾,準備關舖。劉先生步履匆匆來到一家店舖,與店主商量想要刻章。「我剛剛下班,馬上就是小朋友的生日了,想要訂一個圖章作為禮物,還好店家還沒關門。」劉先生覺得,從選石料到刻字的方式,製作圖章的每一步,都傾注了很多心思,是作為禮物的不錯選擇。
傳統印務紛紛轉型
和圖章篆刻同樣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還有活字印刷技藝。在香港印刷業最為輝煌的二十世紀下半葉,大部分印刷公司均設在中上環一帶,高峰時期曾有超過200間印刷公司聚集在此。如今的中環蘇豪區一帶,有不少小眾、極具氛圍感的西餐廳。然而,在蘇豪區未成為餐飲熱點前,曾是香港印刷業的聚集地。在上環西街,有一家自1954年成立的印刷公司。這家名為光華印務的家庭式經營公司,至今仍堅持傳統的活字印刷技藝,用古老設備在名片上印有凹凸觸感的墨水字。
在過去,從事印刷行業的人被譯為「Printer」,如今這個職業正逐漸趨於小眾。由於鑄字公司大多倒閉,這讓活字印刷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鉛字粒,更為稀有。隨着電腦化印刷技術的普及,印刷業客戶不斷流失,光華印務也從店舖轉型為「活字寶手作坊」,成為展現昔日活字印刷技術的文化景點。
無論圖章製作技藝,還是活字印刷術,如今都成為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非遺項目。作為見證着時代發展的手工藝,它們代表着一代人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