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不會互傳輪候器官移植病人資料

◆醫管局一個器官移植專家代表團昨日介紹早前到廣東省與內地專家交流,以及香港器官捐贈與移植服務概況,藉以釋除港人對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疑慮與謬誤。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醫管局一個器官移植專家代表團昨日介紹早前到廣東省與內地專家交流,以及香港器官捐贈與移植服務概況,藉以釋除港人對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疑慮與謬誤。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衞生署:適時更新登記名冊 改善流程防「白撞」

  香港特區政府與內地正研究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令更多器官移植輪候者的生命重燃希望。然而,香港近期卻有人造謠挑起矛盾,煽動網民退出中央器官捐贈名冊,令登記系統近月出現不尋常的取消登記申請。有香港器官移植專家昨日表示,對系統被人擾亂感到非常痛心,擔心打擊市民捐贈器官的意慾。他們澄清,內地與香港器官移植輪候名冊的病人資料均屬獨立運作,不會互傳輪候病人的資料,並以「本地優先」,只有當器官在本地未能成功配對受捐者,才考慮與境外互助機構配對。針對香港文匯報發現器官捐贈登記系統易被人「白撞」,衞生署昨日表示,正審視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登記及取消登記的系統,會適時更新及改善流程。◆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由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率領的器官移植專家代表團早前到廣東省,與內地器官移植專家進行交流,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李錦滔,以及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教授陳智仁均有隨團。他們昨日向香港傳媒講述交流情況和香港的器官捐贈與移植服務概況,藉以釋除港人對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疑慮與謬誤。

  陳智仁表示,醫管局現時設有器官捐贈名冊及移植系統,當有人腦幹死亡而其家屬願意捐出遺體器官時,會由中央電腦系統按相容性、受贈者的病情、風險及輪候時間去分配,並設委員會監管,內地的體系與香港大致相同,「稍有分別的是香港由醫管局單一機構負責,內地則要取得牌照才能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並非每間醫院都做得;且內地土地廣闊,是否能進行移植亦受地理位置限制。」

  內地器官移植配對與國際接軌

  他指出,現時內地每年進行約1.7萬宗器官移植手術,屬亞洲第一及全球第二,且整個配對過程十分嚴謹,與國際接軌,「以肺臟移植為例,會從科學化的具體數字去釐定是否適合捐贈;該器官從哪間醫院運往哪間醫院進行手術亦一目了然。」至於港人關注的所謂器官販賣問題,他指內地同樣極為關注,每宗手術均有嚴格規管,如發現懷疑有違規情況,會直接匯報公安體系展開調查。

  在港未能分配 才會境外配對

  陳智仁強調,正考慮設立的互助機制屬第二層器官捐贈,只有在其中一方未能分配至適合受贈者時,才會與境外機構研究能否配對。他指出,現時內地每年約1,100宗未能成功配對的心、肺、肝或腎臟捐贈器官個案,「當設立機制後,內地未能成功配對時會通知香港一方,再由港方的器官移植專家衡量器官缺血時間及質素等是否適合,再進行配對,純屬醫學臨床決定。」

  李錦滔補充,不管器官是從香港其中一間醫院抑或境外,判斷準則也是一致。

  推動器官捐贈超過30年的李錦滔表示,過去數年香港的遺體器官捐贈數字令人失望,現時有約2,600名病人正輪候接受心、肺、肝或腎臟捐贈,去年卻僅進行80宗遺體器官移植手術,「以約2,400人輪候腎臟,去年卻得45宗遺體器官移植手術,豈非要等50年?」

  陳智仁亦指,2018年至2022年間,香港有70名病人因輪候不到肝臟逝世,另有13名肝癌病人在輪候期間因出現擴散而不適合接受移植。

  李錦滔表示,本港器官捐贈有很大自主性,醫護界樂見市民有意捐贈器官,但如市民經過考慮後想退出捐贈亦沒問題,醫護人員亦會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