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保護自身礦產 智利鋰礦擬收歸國有
香港文匯報訊 近年愈來愈多發展中國家更重視自身關鍵礦產資源,採取多種保護措施。智利是電動汽車電池關鍵原料鋰的主要生產國,總統博里奇上月宣布,該國的鋰產業將收歸國有化,未來的鋰礦開採合同將只向國家控制下的公私合營企業發放。分析認為繼墨西哥將鋰礦國有化、印尼禁止出口同為電池原料的鎳之後,智利的計劃將為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帶來新挑戰。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鋰資源國,當局現時允許智利本地及美國兩間私企,通過特許開發合同授權開採智利的鋰礦。博里奇強調,鋰礦是對智利有戰略價值的項目,當地國有企業必須在公私合營中佔據控股地位,預計日後電池製造商與智利的鋰電池公司續簽合約時,合約條件或會比過去更嚴格。
有報道披露,同為鋰礦大國的阿根廷、玻利維亞正與智利協商,推進建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鋰三角」,就鋰價和協調生產達成一致,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相關技術研發制訂準則。礦業代表分析認為,智利頒布國家鋰戰略,不排除就是拉丁美洲國家推進「鋰三角」的節點,但也可能促使未來鋰礦投資轉向澳洲等其他鋰礦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