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股息高估值平 電訊商可低吸\倪相仁

  內地近期陸續公布了4月房地產、零售、投資等宏觀數據,總體上不及預期,數據出來後市場的悲觀預期似乎加深了。與此同時,美元在國債債務違約威脅下走強,反而人民幣匯率卻再次跌破7算,港股壓力加大。五窮月已過大半,三大指數(恒指、科技和國指)跌幅不大,但美股、日本和印度股市均創下今年新高。下個月19日港交所將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雙櫃台模式)及雙櫃枱莊家機制,料有助提升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大市有機會迎來轉機。

  港股偏弱,除了基本面因素,地緣政治風險揮之不去也壓制了資金的流入。近期中美高層重啟接觸,值得留意的是,雙方在會後較為低調,以往針鋒相對的言論未有出現,這或許是一個好兆頭。不過,中美關係能否出現階段性的緩和,可以觀察周末G7領導人會議後的聯合聲明,如果能夠收斂對中國的敵意,那大概率雙方達成了某種程度的默契,對市場情緒會有所提振。

  雙櫃台快推出 大市迎轉機

  受4月宏觀數據不及預期拖累,年初以來強勢的「中特估」板塊亦出現整體性回落,其中的領頭羊三大電訊商,有兩家已跌破了50天平均線,走勢變差,市場亦有觀點質疑「中特估」行情是否已結束。不過,綜合市場目前主流的觀點,仍然以看好的為多。中資大行中金認為,如果把「中特估」板塊放在新的宏觀大背景下來審視,未來幾年「中特估」板塊中的生產性傳統產業,以及生產性新經濟公司將走出趨勢性行情。

  新宏觀大背景,主要受疫情和地緣衝突催化,全球經濟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的趨勢正在加速形成。逆全球化將推動產業鏈重構和區域化加速形成,美國加速和中國脫鏈的同時,卻又和印度、東南亞、墨西哥重構產業鏈;中國面對歐美經濟體脫鏈,亦不得不另找商機。繼促成了伊沙和解之後,首屆中亞地區領導人會議周五在西安舉行,如果中國成功聯合中亞打通伊朗、沙特之間的陸路,也就意味着古代的陸地絲綢之路復活了。中亞低價能源,配合中國製造、中東資金,為世界開闢另一極增長點。

  至於新宏觀大背景下的去金融化,則意味着實體資產相對於金融資產的價值凸顯,即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大大上升。美國全力推動製造業回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產業鏈重構和加強區域化的實踐。A股年初以來炒作「中特估」和「一帶一路」主題,相信背後也是上述邏輯。

  「中特估」行情方面,受電訊商股價回調,整體受壓。上月下旬開始,阿里雲率先打出價格戰,將核心產品價格下調15%至50%。緊接着,騰訊雲亦於周二(16日)宣布旗下多款核心雲產品降價,其中部分產品最高降幅更高達40%。在此影響下,市場擔心雲企減價戰將對電訊運營商旗下的雲計算業務造成衝擊。而年初以來升幅較大的三大電迅商股價出現調整,考慮到是次減價主要針對中小客戶的限時促銷活動,而電訊運營商的雲業務主要客戶是政府和大型企業,故真正的影響有限。

  此外,從估值角度看,電訊商調整後的估值水平回落到偏低水平,以股息率計算兩大電訊商分別為8.3和7厘,與2020年12月外資大舉拋售時的股息率接近。派息吸引,加上電訊商受益內地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除傳統業務外的數據業務已形成第二增長曲線,為提升估值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