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街名與改街名

  祝之

  政府有意於今年內選定中環港外線碼頭、大圍港鐵站及荃灣路德圍高行人流量小區街景進行美化工作,包括更換街名字體,以「文悅古典明朝體」取代現時使用的「Transport」及「全眞粗黑體」。「文悅古典明朝體」是介於宋朝體與明朝體之間的過渡形態,筆畫濃郁、具韻律感,富有人文氣息。 

  政府近年美化街道景觀,路磚、欄杆、燈柱等既能體現地區特色,亦能作導視作用。市容面貌一新,市民住得舒服,又能吸引更多遊客訪港,是好事一宗。

  在美化街名字體的同時,其實更重要的是把英國味特濃的街名更換。無疑香港是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都會,珍貴古蹟值得保留,但回歸快26年了,現存以英國王室貴族、總督、官員、軍官、名人、地方名命名的街道多不勝數,全部改名或不切實際,但如英皇道、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西、皇后街應該改。威爾斯親王醫院應去掉「親王」二字。香港不是沒有改街名先例,如「樂富」舊稱「老虎岩」,時間久了,習慣就行。

  另外,有些街名牽涉大是大非,不值得紀念,例如伊利近街(Elgin Street)以英國伊利近伯爵命名,在1861年建成。當年伊利近指揮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焚燒圓明園,並以全權公使身份簽署《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劃入英國統治。伊利近街位於中環荷李活道以南、半山區堅道以北的一條行車路,路面早期以泥土築成,雨天滿布泥濘,天晴泥塵遍地,俗稱「泥街」。現在的伊利近街有各種風格的美食餐廳,以及數個特色大牌檔,伊利近街中上段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交疊,中外遊人甚多。索性此後正名「泥街」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