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不能只倚賴鐵路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香港近年鐵路發展迅速,以鐵路為主要交通網絡的概念,幾乎成為當局制定交通政策的主流。然而,現今鐵路所承擔的接載力,在繁忙時段早已飽和,加上與內地通關之後旅客不斷增加,料將超出負荷,當局有必要制定更完善策略,善用其他交通工具網絡協助疏導,讓市民享用更便捷舒適的生活。
舉個例子,目前東鐵線全部列車已由12卡改為9卡,當中保留1卡頭等車廂。撇除頭等車卡計算,每列列車的普通車卡乘客載客量,減幅約為27%。自羅湖口岸及落馬洲支線口岸重開,東鐵線非常擠迫,尤其是往九龍方向,繁忙時間時,到「大埔墟」車廂已站滿人,到「沙田」更是最少等一兩班車,才能登車。這種公共交通資源分配不衡的情況,令到部分香港居民無法獲得相應的資源和服務,尤其是不坐頭等車卡的基層市民。
長期以來,香港的城市規劃以鐵路為骨幹,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包括巴士都被忽視。無疑,鐵路的確便捷,但也有其局限,例如由出口上落樓梯,行一大段路程才能上到列車,繁忙時段莫說找個座位歇一歇,就連企位也是夾在人縫之中。所以,在認識的朋友同事中,有不少選擇搭巴士。巴士的優點是更具彈性,成本亦低,而且從乘搭體驗角度,巴士較多機會有座位,沿途亦有風景觀賞。
香港的交通規劃不應硬性以鐵路為唯一的選項,而應是有效、合理而靈活地讓各種交通運輸模式相輔相成。這樣,香港才能夠滿足短中長期的發展需要,服務社會大眾。過分側重單一種交通方式會導致公共運輸政策失衡,當局應是時候思考加強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