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流入資金未惠及金融市場
新加坡三間主要銀行前日發布今年首季度業績報告,盈利表現均超出市場預期,但在資金流入創下歷史新高時,銀行的財富管理費用收入卻見下滑。《金融時報》分析稱,銀行資本流入增加但收費收入下降,體現近期湧入新加坡的富裕人群,或並不願投資當地資本市場,新加坡的金融市場長期吸引力仍有待觀察。
新加坡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藉不斷上升利潤率,均錄得破紀錄的單季淨利潤。
在全球地緣政治和金融不穩定性上升期間,以穩定和低稅收著稱的新加坡一直被視作超級富豪避風港,但過去兩年創紀錄的資本流入似乎並未進入當地資本市場。華僑銀行指由於財富管理費用收入下降,銀行今年首季度非利息收入為10.1億坡元(約59.6億港元),按年下跌11%。
《金融時報》指出,許多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私人銀行和理財機構都抱怨,當地家族理財在後疫情時代日趨繁榮,在新加坡銀行存款的富裕用戶人數也不斷增加。但他們較少關注新加坡市場,這些財富並未轉化為投資新加坡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和股票的熱潮。有投資經理稱,「富人們正在把錢花在購置豪車或海上公寓,但並非為我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