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24年前北約導彈擊我使館 烈士邵雲環往事呼嘯而來

◆左起:邵雲環、許杏虎、朱穎。新華社微信
◆左起:邵雲環、許杏虎、朱穎。新華社微信

◆邵雲環烈士紀念碑位於黑龍江佳木斯烈士陵園東北角。 網上圖片
◆邵雲環烈士紀念碑位於黑龍江佳木斯烈士陵園東北角。 網上圖片

  雲卷雲舒,鳥鳴枝畔,黑龍江佳木斯烈士陵園東北角,一座鋼筆造型的邵雲環烈士紀念碑悄落於此。

  199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時間晚11時45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發射5枚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住在使館的新華社女記者邵雲環和《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夫婦的臥室,分別被兩枚導彈擊中,三位優秀的中國新聞工作者壯烈犧牲。

  當年北約長達78天的轟炸造成2,000多名無辜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流離失所。

  「要幹好記者這一行,總要冒點兒風險」

  1990年,邵雲環被派到新華社貝爾格萊德分社工作,足跡遍布波黑衝突地區。1993年10月她回國到《參考消息》報社工作,經常為了趕稿熬通宵。1999年3月,她又主動請纓到南斯拉夫去做常駐記者。3月12日,邵雲環向同事辭行時說:請大家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她一句也沒講到個人安危,當大伙說「請多保重」時,她還是像平常那樣,報以春天般的微微一笑。只是,這一笑,竟成永訣。

  邵雲環懼怕過死亡嗎?從她的文字中,我們也讀到過擔心:「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把臥室裏的桌子加電腦一起移到了客廳——多隔一堵牆心裏要踏實些。此外把所有的玻璃窗都用膠條貼上了歪歪扭扭的『米』字……別人聽到警報聲可以按規定到地下室躲避,我卻得硬着頭皮待在屋子裏寫稿子。」她在《北約空襲南聯盟親歷》一文中直陳。

  「一個多月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常常在午夜以後響起的爆炸聲,每天晚上就像『等樓上的另一隻靴子掉下來』一樣等待那一聲令人心悸的巨響。」她在最後一篇遺作中寫道。

  邵雲環曾向友人坦陳,她第一次在波黑戰場採訪時感受到了恐懼:「那裏很亂,要是出了事,到底是誰幹的可能都說不清楚。」既然如此,你為什麼又要去?面對友人的疑問,她苦笑了一下說:「要幹好記者這一行,總要冒點兒風險。」

  北約「意外失誤」幾時休

  「春天本是一年中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可是命運多舛的南斯拉夫人民還要為捍衛自己的基本自由付出血和生命的代價……春天來了,可是誰的心裏都明白,戰爭已經逼近這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她在《悲壯的貝爾格萊德》中感嘆戰爭的殘酷。

  「這一天正是月圓之時。站在樓頂舉目望去,一輪明月正從不遠處被炸成空架的商業中心後面冉冉升起……在經過了沒有燈光的漫長黑夜後,陽光又把人們領進了正常生活中。多瑙河邊風格迥異的小餐廳和咖啡館裏仍然高朋滿座,散步的人們依舊緩行。」她在《沒有燈光的漫漫長夜》一文中聚焦炮火下的廢墟、戰爭中的日常。

  「北約炸了火車,說是『失誤』。炸了居民區,又說是『失誤』。炸了醫院,他們還說是『失誤』……」她在短評《北約「意外失誤」幾時休》中質疑北約強盜行徑,悲憫滴血的生命。

  沒想到,一周之後,她卻被又一次「失誤」奪走了生命。棺木中的邵雲環,身着一套綠色西服,這是同事們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最大的百貨商場買到的,那是她最喜歡的顏色,也是象徵和平的顏色。

  「當年安葬時種下的松樹已經有碗口粗了。」邵雲環的三妹邵雲清指着不遠處幾棵松樹說,大姐的性格就像這筆直的松樹,堅韌挺拔、不畏艱險。

  春日裏,佳木斯烈士陵園內,無風,卻有往事呼嘯而過。 ◆新華社、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