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界憂僱主慳錢拒執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對於勞工處昨日公布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商界人士表示,工人在酷暑下工作確實辛苦,支持特區政府推出適切的措施,但新指引的規定過於複雜,實行難度大,亦存在阻礙工程進度的可能。另有勞工界人士認為,指引終歸不是法例,不具法律效力,不排除部分判頭或僱主為節省成本而拒絕執行,促請指引實行一年後進行檢討。
倡一視同仁「齊開齊停」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推出適切的措施是保障工人生命健康,惟新指引規則較繁複,實行存在難度,「新指引按勞動量分輕、中、重及極重四種,警告則分三種,而不同勞動量的工人在不同警告下有不同的休息時數,一個地盤有幾百名工人,大家的休息時間各有不同,聽起來已經好亂,更何況實行?」
他續指,一個完整的工程有很多工序,而每個工序環環相扣,倘若其中一類工人符合指引的條件需要停工,會讓未符合條件休息的其他工序工人「開唔到工」,拖累工程進度。「以紮鐵工人為例,如果他們停工,很多工序都沒辦法進行,對承建商來說,會對工程有阻礙。」他建議,適當簡化指引,「最好做到一視同仁,以最重勞動量的工人作為一個指標,到達某一個氣溫就所有工人一齊停工休息,也不會存在不公平,因為工人的年齡一般較大,很多輕勞動量的工人亦有疾病,也很需要休息。」
工會勞聯盼實施一年後檢討
至於工人對新指引的看法,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表示,新指引對於工友而言是好消息,惟指引終究不是法例,不具有法律效力,「可能有不少人(僱主)會為節省成本不執行,希望指引在實施一年後進行檢討。」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周小松認為,相關指引過於保守,過去兩年僅出現3次達到紅色警告的指標,更從未出現過達到黑色指標的情況,認為可以參考天文台最新推出的「極端酷熱天氣特別提示」適當調整。另外,勞聯亦認為指引缺乏法律效力,實施後兩年才檢討亦過於保守,促請一年後檢討,若成效不彰應盡早立法制定炎熱天氣下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