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強地區治理短板 行政主導為民謀福

  徐 莉 全國人大代表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特區政府近日宣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方案有三個原則,第一是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第二要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三是體現行政主導。本次區議會改革方案,優化了區議會收集、反映民意的職能,相信能使區議會回歸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性質和定位,在協助支持特區政府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做好與當區市民利益相關的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使其真正成為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維護市民福祉的「合作夥伴」。

  2019年修例風波後,大批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區議會制度漏洞和缺陷進入區議會,將區議會變成宣揚「港獨」、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對抗中央、阻撓政府施政的政治平台。這段歷史時刻在警醒我們,區議會不能再被反中亂港分子操弄,成為禍害香港的「柱腳」。區議會改革必須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

  完善區議會產生辦法和相關制度,就是要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嚴守「反中亂港者出局、愛國愛港者治港」政治規矩,確保區議會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確保國家安全和特區政權安全得到有效維護,確保「一國兩制」得到全面準確實施。

  有意見稱,未來區議會直選議席少了,會削弱區議會反映民意的作用,甚至片面地認為是「民主倒退」。要看到,香港和世界上各類諮詢服務組織絕大多數不是由選舉產生的,選舉並非其產生方式的「唯一選項」,不能把民主簡單等同於選舉,不能把民主進步簡單等同於增加地方選區直選議席。衡量區議會產生方式好壞的標準,應該是其履職表現是否能獲得當區居民的認可,是否有利於實現良政善治。不論採取什麼民主方式,最終目的是全面準確反映民意、更好地服務市民,這才是民主的真義。

  未來區議會將由委任議員、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產生議員、當然議員四部分按一定比例組成,能令更多具豐富經驗、專業知識人士參與地區治理,落實均衡參與的原則,這有效提升了民主品質,不僅不是香港民主的倒退,反而是優化和進步。愛國者是「五光十色」的,具有多樣性的,任何香港居民,只要秉持愛國愛港立場,擁護香港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不管政見如何,都可以依法參與區議會選舉、參與地區服務,成為治港者的一員。

  值得注意的是,區議會改革方案引入了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將對行為表現不符合公眾期望的區議員啟動調查,加強區議員的問責性和工作的透明度。在區議員履職監察機制之下,市民不單能夠在選舉時行使投票權,更可以在區議員任期內行使民主權利,持續監察議員的表現,確保每一名區議員履職盡責。

  在未來,相信由政府領導的區議會與「關愛隊」、地區「三會」及其他基層組織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和補強,形成合力,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基層治理虛化、弱化、低效的問題,有利推動處理跨部門、跨地區事務及解決「老、大、難」問題,解決香港地區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多元提升地區管治效能,真正為香港人做實事、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