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察】從上海車展擁抱中國汽車工業黃金時代

  樓佳、牛卓琳、孫藝萌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已於4月27日圓滿結束,在本次車展中,共有1,200款車亮相,其中全球首發車型達到93款。本次車展以「擁抱新時代」為主題,為大眾展現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新階段的機遇和挑戰。

  自主品牌電氣化遙遙領先,主流合資品牌黯然失色。無論是以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還是吉利、長城、長安等傳統車企,中國自主車企展出的車型均以新能源車為主。也表現出積極的電動化轉型態度,其新能源車型佔據了總展覽車型半數以上。

  自主品牌正加速佔領市場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眾市場合資品牌滯後的電氣化轉型進程,以兩田、日產為代表的主流市場合資品牌展車仍以燃油車為主。從需求端來看,參展觀眾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主流合資品牌的展區形成鮮明對比。筆者認為,伴隨着勢不可當的電氣化趨勢,中國自主品牌正加速佔領每個汽車細分市場,取代曾經壟斷燃油車市場的合資品牌的主導地位。

  雖然傳統自主品牌新品數量超出新勢力品牌,但產品思路大多借鑒新勢力現有產品,尤其在車身設計、座艙配置等方面。例如,長城汽車魏牌藍山DHT-PHEV以理想ONE為參考,同樣定位面向家庭用戶的大六座SUV,亦同樣採用了全場景四維交互、寬敞的車內乘坐空間、靈活的座椅調節等營銷賣點。廣汽傳祺E9 MPV更是參照了騰勢D9的設計。考慮到新能源車產品外觀設計、動力性能和座艙配置逐漸趨同,筆者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大部分主機廠被迫通過價格競爭搶奪市場份額。

  自動駕駛料成品牌「分水嶺」

  新勢力車企高級自動駕駛進展領先,依託差異化戰略脫穎而出。本次車展同樣展示了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的最新進展,在過去一年中,行業大部分車企持續推進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的量產上車進度,並對「BEV前融合算法+transformer大模型處理」的「脫高精地圖」路線達成共識,其中極少數技術領先的頭部新勢力車企已基本完成網絡架構部署,最快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實現城市領航駕駛功能的量產落地。

  傳統車企高級智能自動駕駛方面布局與應用較為保守,量產車型天花板仍在L2級水平。筆者認為,隨着新能源車在電氣化配置和功能方面趨於同質化,汽車智能化配置,尤其是自動駕駛功能將有助於車企實現差異化補位,並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

  本土整車企業崛起驅動供應鏈技術升級,國產一級、二級供應商迎來發展機遇。本土新能源車企快速崛起,驅動汽車供應鏈向智能化、電氣化技術升級,為國內一級、二級供應商帶來發展機遇。以地平線為代表的國內自動駕駛芯片初創公司在技術水平、量產經驗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大大加強中國車企自動駕駛芯片的供應安全。此外,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域控向中央控制發展的趨勢也不斷推進着更高集成度的零部件的應用。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本屆上海車展不單反映出當前中國新能源車日益激烈且同質化的競爭環境,更反映出自主品牌領先的電氣化、智能化變革進程,以及面對轉型滯後的合資品牌時日漸強大的產品力以及品牌力。考慮到合資品牌2022年在中國市場仍有接近1,200萬台銷量水平,筆者相信中國自主品牌有望憑借強勢的產品周期以及富有競爭力的產品線大幅搶佔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或超50%),中國自主品牌正加速邁入黃金時代。

  自動駕駛發展正邁新階段

  同時,筆者預計自動駕駛技術的差異化、易感知特徵將更加顯著,考慮到新能源車電氣化配置、電氣化功能趨同,筆者認為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代表的整車智能將成為車企尋求差異化定位的下一個戰地。隨着基於BEV+transformer全新感知架構的城市領航駕駛功能進入量產元年,筆者認為消費者對於高階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的體驗將達到臨界點水平。儘管自動駕駛的直接變現模式尚不明朗,但筆者相信,自動駕駛水平領先的車企有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在新能源車競爭的下半場脫穎而出。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