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年:不代表疫情防控可以放任不管
世衞宣布新冠不再成國際關注突發公衞事件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和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5日在北京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並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就放任不管了」,「我們還是要繼續做好相關的疫情防控工作」。
當地時間5日,世界衞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國公共衞生領域專家5日在北京就相關話題接受了媒體採訪。
仍需繼續堅持監測預警等防控措施
梁萬年表示,對於中國而言,此次調整將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間的交往。但這並不代表新冠疫情就此結束,也不代表所有的疫情防控措施都可以放鬆甚至放任不管。
「下一步尤其是我們中國,有幾方面的工作還是需要繼續堅持。」他首先提到了疫情監測,如何更加有效、敏銳地監測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以及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要設立好『哨點』,建立一個強大的監測網絡,隨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變異株。」
第二點是加強高危、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事實證明,新冠疫苗對防重症、防死亡乃至更有效地防控疫情傳播,都是有價值的,相關工作仍需堅持。
「第三個方面是我們的臨床救治能力,特別是重症的救治,需要進一步強化。」梁萬年指出,對於公共衞生體系和能力的建設,包括全社會防控知識的普及、技能的培訓以及物資儲備等方面,要利用好這一時機,加快補齊此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弱項。
須看到,新冠病毒仍在變化,變異方向尚存不確定性。受訪專家也提示,要保持在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衞生習慣。
專家:監測預警是落實防控重要起點
談及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監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施國慶表示,中國已經建立多渠道的監測預警體系。例如,全國設有發熱門診和診室的醫療機構,每天都要報告發熱病人就診人數,包括其中新冠陽性的人數。
在社區層面,核酸檢測、抗原檢測陽性結果以及重點場所的聚集性疫情等,也都要求進行報告,特殊情況下還將開展專題調查。此外,中國還建立了對城市污水系統的檢測,探察社區內新冠病毒的活躍和流行情況。
施國慶說,這些監測系統可以反映疫情流行的趨勢、臨床特徵的改變。如果發現聚集性疫情,還要啟動應急現場調查,對疫情規模、傳播速度、臨床特徵變化、主要變異株等進行調查,「這對我們判斷風險非常重要」。
「我們要通過監測預警這種多渠道的整合,通過這種拼圖的方式來全面認識新冠疫情及其流行病學、臨床上的特徵變化。」施國慶指出,監測預警是接下來落實防控措施的一個重要起點,採取恰當的風險應對措施很是關鍵。「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要認真落實好相關防控措施,不要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