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撤新冠最高警戒 專家:港人打出漂亮一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世界衞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世衞的決定標誌疫情大流行已踏入歷史里程碑,香港市民在這場疫戰中打了漂亮一仗,但另一場疫症大流行必定再次出現,呼籲各地政府禁售野生動物。另一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市民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進行監測,並透過接種疫苗繼續維持免疫屏障,又建議政府早前興建的隔離設施,可以考慮改作醫療設施、病房、護老中心等。
袁國勇:新疫症大流行必再現
袁國勇表示,香港市民在這場抗疫戰中,積極配合防疫措施,並展現韌性,包括戴口罩、接受檢測、隔離及檢疫;醫護團隊其間表現敬業、專業,形容全香港都打了漂亮一仗。但他認為,另一場疫症大流行必定再次出現,提醒人類必須汲取今次新冠疫情教訓,審視各項應對措施,防範疫症重臨。近日亦有研究顯示,不少新病毒來自動物宿主,人類必須保護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並應禁售野生動物。
孔繁毅昨日在出席新聞博覽館舉辦的論壇「新冠疫情的啟示」時表示,香港在過去3年的抗疫工作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這由於香港在20年前已經歷沙士,保持警惕及汲取教訓,因此香港能迅速增加負壓隔離病床,衞生防護中心迅速運作,令香港對新冠疫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表現出色。」
他指出,歐美患者死亡率遠較香港為高,「就在於西方沒法做到及早治療」,而香港一直積極應對,「高危人群及早服用新冠口服藥,重症和『長新冠』情況都會顯著下降。」同時,香港在新冠治療方面的研究亦領先世界,港大針對Omicron 的滅活疫苗已經完成臨床實驗,正等待研究報告,爭取今年下半年面世。
就「長新冠」症狀,孔繁毅表示在香港並不普遍,政府亦有為所有康復者免費提供十次中醫治療,以及轉介康復病人接受物理治療,都對減輕新冠後遺症有幫助,「中醫治療絕對有用,多做運動亦有助早日康復,減輕後遺症。」
他表示,新冠病毒不再危及公共衞生和安全,「即使目前又出現新一波新冠疫潮,但重症個案並沒增加」。雖然新冠緊急狀態告一段落,但不代表病毒會離開,新冠病毒會繼續不停變種,在後疫情時代,「最重要是保持混合免疫力水平,也即自然感染、加上為高危人群定期接種疫苗。」
孔繁毅:港亟需增強醫療系統
孔繁毅指出,近來出現多宗兒童感染流感或新冠後的重症個案,呼籲兒童盡快接種相關疫苗,避免出現嚴重併發症:「兒童從來沒接觸過這些病毒,感染後出現『因子風暴』情況更強烈,導致的多系統炎症,病情會較成年人更嚴重。」
同時,他認為今次疫情突顯香港亟需提高內科、老人科、長期病患的隔離病床,增加醫護人員,以免未來新疫情來襲時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