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再工業化 港產啤多產5倍

掃碼睇內容
掃碼睇內容

  建智能生產線慳兩成原料 創科署冀發揚「香港製造」

  創新科技署2020年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各行業生產商在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以高科技提升產能。一家率先申請並獲批的本地精釀啤酒公司負責人向本報等媒體表示,酒廠基本已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最大產能是升級前的6倍,並能減少20%原材料使用,更可實時監控和調整,是極大的進步。一直推動計劃的創科署前署長潘婷婷表示,連同計劃撥款及企業配對資金,已為智能生產線投入達10億元,希望增加工業及製造業在本港產業份額,繼續打造和發揚「香港製造」金漆招牌。

  香港啤酒公司Hong Kong Beer Co.是最早申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並獲撥款約270萬元支持將傳統生產線升級至智能生產線的公司之一,公司自身亦投入了550萬元。

  該公司總經理馬藝嘉介紹,廠房在2021年4月開始翻新及建設智能生產線,至去年8月完成,歷時十八個月,再經過兩個月設定和調整後,新的智能生產線正式投入運作至今約半年。

  在智能生產線升級後,該公司釀酒師杜景琛形容,相比之前有極大進步,包括產能大幅提升,在同樣為約4,000平方呎的廠房,升級後最大產能是之前的6倍,且原材料使用較之前可減少20%;生產線從釀造、裝瓶至包裝都是自動化運作,在電腦中央系統預先設計好各種啤酒配方後,只需按一下鍵就會自行生產相應的啤酒;同時,還可透過軟件以網絡連接生產線系統進行遙距實時監控和處理,若發現有生產環節或品質出現問題,就可立即介入停止運作;系統更會收集各項生產數據並製成圖表,可供參考以優化各個生產流程和人手安排等。

  杜景琛指出,智能生產線更有助提升和維持啤酒品質,包括精準控制酒精濃度,以及對釀製發酵時的溫度自動作出微調以確保符合標準,加上引入巴氏殺菌機後,啤酒的保質期由以前約五個月大增一倍至最少十個月,酒廠亦可生產更多不同款式種類的啤酒,甚至推出罐裝啤酒。

  公司增人手開拓市場

  「以前沒有分離器把酒和殘渣及酵母分隔,注入鋁罐後仍會繼續發酵,不僅影響啤酒品質,還會因氣體膨脹而造成爆炸。」他說,現在公司可根據客人口味喜好進行客製化啤酒。同時,儘管酒廠實現自動化生產,但公司人手不減反增,由8人增加到19名,「他們多是科學家,負責檢測啤酒在各個生產階段的品質,以及研發新口味等。」

  馬藝嘉透露,公司未來會致力開拓粵港澳大灣區以至亞洲市場,希望將優質的「香港製造」啤酒輸出到世界各地,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顧客分享。

  剛於本月中退休的潘婷婷在總結計劃時表示,署方正繼續積極向本港各商會和中小企,以及透過駐粵辦向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商會加強宣傳「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不同行業的廠家來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她期望並樂見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申請,共同推動打造優質的「香港製造」品牌,為大眾提供更多高質素的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