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長病「老友」分流到灣區醫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公立醫院急症室長期擠塞,病人動輒輪候數小時,每逢節日假期過後情況尤甚。有立法會議員指出,背後根本原因是香港公共醫療服務不足,無法滿足龐大的市民需求,建議將部分有長期病症的長者分流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三甲醫院求醫,同時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有議員則認為,部分市民為避免較昂貴的私家醫生診症費,而使用公院急症服務,或導致濫用,建議向合資格市民發放家庭醫療券,資助向私家醫生求醫,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顏汶羽:設家庭券資助睇私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觀塘區區議員顏汶羽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每逢長假過後,都會接到市民投訴急症室逼爆、求診困難。他所在的觀塘區聯合醫院更是重災區,該院平日輪候時間已較其他區漫長,假日後情況更為顯著。
「我想(觀塘區求診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觀塘區屬於舊區,長者多、基層人口多,醫療需求因而增加,聯合醫院是四五十年前起好的,各項設施、接診容量在今天看來有點落後,這樣一加一減,急症服務特別嚴重。」他說。
顏汶羽坦言,不少區內居民經濟並不富裕,急症室診金(每次180元)較一般私家診所便宜,少數假期仍營業的私家診所診費會臨時加價,令一些非緊急個案也湧入急症室。
為紓緩公院壓力,他建議政府效法現行長者醫療券制度,增設家庭醫療券,資助合資格市民到私家診所接受治療,每年向每名成人的醫療券戶口注資1,000元,允許同住家人共用;另外增設兒童醫療券,每年注資2,000元。
梁熙:向私院買服務轉介病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將部分患者分流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三甲醫院,容許在相關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並增設小童醫療券。「香港始終是醫療需求多,醫生和醫療服務都不足,短期內不容易培養那麼多醫生,倒不如利用現成的大灣區資源。」
他又建議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由公院向私院購買服務及轉介病人,以釋放本地醫療潛力。
就有建議指,可向急症室病人進行分級收費,被分流為次緊急或非緊急的個案診費將調高。梁熙表示,該方法執行上會對醫生造成很大壓力,除診症費外,一般急症室服務還牽涉藥費、住院費等,難以逐一進行分級收費,病人也可能對醫生的分流不滿,產生糾紛。
他指出,公院服務不只急症室,還有各普通科門診,門診診金每次50元,比大多數私家醫生診所都要平價,惟宣傳不足。「這次復活節期間,各區都有普通科門診假期開業,但是很多市民不知道,以為只能去看急症,政府要加強門診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