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勉年輕人 「再創造」新風光
「來到這裏不是歪打正着,我和香港的緣分很深。」30年前,譚盾與女友在香港文化中心迷路,順勢就在旁邊的婚姻登記處結了婚;30年後,已是國際著名音樂家的他被委任為文化推廣大使,接受採訪談他的文化觀。
文:中通社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千禧年代,香港流行文化風靡全球華人社群,展現中華獨有俠義精神面貌的武俠片更征服世界觀眾,在世界影壇掀起熱潮。譚盾曾為經典功夫片《卧虎藏龍》創作配樂,並憑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和格萊美獎,標誌着華語電影和中華當代古典音樂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和嘉許。
憶述當年,譚盾說,「香港流行文化那時候不得了,不輸現在的K-pop(韓國流行音樂);無論是音樂還是電影藝術設計,都是完全引領世界潮流的。」
香港流行文化節4月揭幕
香港流行文化節在4月揭幕,將舉辦逾20項活動,以戶外表演、展覽、電影放映等面向帶領觀眾重溫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亦加入不少年輕人喜愛的元素,重現經典。
採訪中,譚盾不斷強調「再創造」一詞,他鼓勵年輕人多學習、多嘗試。「我們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只是回顧過去的時光,更要創造未來的風光。」這種創造,需要勇敢探索心靈深處的聲音,而不是停在表面形式的追求。
「當下中國的藝術、中國香港的藝術,要有對這片土地,對這裏的文化,對自己的祖先以及對生命觀的感悟和探索。」八十年代香港之所以迎來流行文化的黃金時期,或許也是因作品展現了香港的獨特性。無論是武俠片或取材自小市民的戲劇歌曲,都反映了港人的創作活力和特色。
去年底,譚盾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文化推廣大使;上任三個月,他已構思好「再創造」的計劃,會在年底將巴赫古典音樂做成搖滾樂,跟中國原生態音樂結合演出。
東西方透過香港看對方
作為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希望既做到推廣,也做到傳承,帶領藝術從事者到甘肅、敦煌等國學造詣深厚的城市更多交流,也到巴黎、倫敦等西方城市進行密切的思想碰撞,讓香港這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揮更大的作用。
譚盾認為,香港是一座敏銳的城市,及時的資訊、文化的創意、經濟市場的回饋都在這裏流動、迸發。走遍世界的他,也看到這座城市致力推廣文化的決心,「我坐地鐵來,發現這是全世界最多文化廣告的城市。」
因疫情停頓三年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如今重啟,一系列文藝盛事在香港接連上演。譚盾形容,香港是一隻眼睛,東方西方都透過香港看對方。所以,要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年輕人得先把中國文化學透徹、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