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習俗漫談

  詩葉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氣節中,唯一有公眾假期的節日。中國人最重視慎終追遠,故清明不單是假期,還是大家拜祭祖先的日子。都市人即使平時工作忙碌,也定會在清明前後相約親友,抽空去掃墓,大家相聚之餘,還藉此表達對祖先的孝思。

  除了去掃墓緬懷先人,原來昔日清明節還流傳很多習俗和活動。春光明媚的季節,也是舒展身心,遠足郊遊的好時機,故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古人藉前往祭祖掃墓,連長者婦孺也可順道踏青郊遊。清明也正值柳枝青青,民間稱之為「清明柳」,相傳具有辟邪功效,古代婦女會戴上用柳枝編織而成的飾物,到今天仍有人家會在門楣上插上清明柳應節。

  關於清明,不得不提「寒食節」,因日期十分接近,通常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相傳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悼念介之推,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故稱「寒食節」。寒食禁火,但一到清明便要鑽木取出新火,寓意去舊迎新。

  原來放風箏、盪鞦韆與拔河,都是清明時的遊戲活動。據說古人拜祭後,會在墓地放風箏,當風箏飛到高處,便要將絲線剪斷,有讓災禍疾病隨風飄走。盪鞦韆是當時仕女們的玩意,年輕女孩藉着清明踏出閨門盪鞦韆,也趁此機會結識佳偶。而拔河則是男子清明的時尚活動,有說拔河比賽加上群眾唱歌歡呼,可達五穀豐登之效。

  此外,不少攤販利用人們在清明出外郊遊、掃墓的商機,於市集中可見吞刀吐火、踢木躍圈等雜耍表演,可說十分熱鬧,從北宋張澤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中可見當時民眾的活動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