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招才】招才從中學抓起 校長倡研吸納境外生

◆本港直資學校有意願吸納境外學生。圖為直資學校漢華中學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本港直資學校有意願吸納境外學生。圖為直資學校漢華中學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四成直資中學列非本地生學費 議員冀理順政策發揮「超聯人」角色

  香港教育正積極聯通世界育才招才,香港文匯報發現,本學年全港近60所直資中學中,超過四成列出非本地生學費,由約7萬元至21萬元不等,反映了這些學校吸納非本地學生的意願。有曾任直資中學校長的立法會議員坦言,香港教育及考試制度具吸引力,惟現時包括內地、台灣等地中學生來港簽註安排未有打通,宣傳配套亦欠完善,希望特區政府乘着「搶人才」勢頭,理順吸引東南亞華僑或內地生來港讀中學的政策,讓本港更能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以教育為平台,說好香港故事以及中國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香港教育獲國際高度認可,大學以及研究院課程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成為吸納及培育人才、發揮教育樞紐角色的關鍵。至於中學層面,國際學校外籍學生主要為在港非本地家庭子女,而本地官津學校則不設非本地收生途徑,相對地直資學校具備較大的收生彈性。

  香港文匯報翻查全港直資學校本學年《收費證明書》,發現在59所有提供中學課程的學校中,有24所有列出非本地生學費水平,包括本地傳統名校如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等,還有多所傳統愛國學校。

  由於非本地生不獲政府資助,其學費水平均較高,大致由較低的7萬多元,至較高的IB國際文憑課程逾21萬元。據了解,雖然20多所直資校列出非本地生學費,但這主要是學校為招生規劃作準備。由於中學生較年幼且欠推廣,實際來港的非本地生很少。

  冀內地澳門台灣來港簽註放寬

  「我可以好肯定地說,學界壓倒性地希望招收到境外學生。」曾任直資中學校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上述數字正說明學校的期望,但目前香港的學生簽註安排,對內地、澳門、台灣、越南等地都有較大限制。就讀中小學課程者一般要舉家來港,才可作為受養人領香港身份證入學。

  事實上,根據入境處《來港就讀入境指南》,內地、澳門、台灣的學生只可申請來港修讀全日制專上、交換生或短期課程,或兼讀制研究院修課課程。越南學生則只可修讀八大全日制資助課程,而內地中學生則要在內地老師陪同下,才可來港修讀短期中學交換生課程,意味有關地區中學生均難以獲批簽註來港正式就學。

  建議直資校試點 引入內地生華僑

  鄧飛認為,香港應積極引入東南亞華僑或內地學生,以自費形式入讀本港學校,並由直資私立學校作試點,特別是前者無須改動政策,最重要是加強宣傳。由於只靠學校自行組織出外招生是相當困難的事,應考慮以整個香港特區的名義到相關地區辦教育展宣傳,而內地、澳門、台灣學生簽註入境規定,更應盡快研究放寬。

  他強調,本港中學吸納非本地生,並非單純應對本地學生人口下跌,目標也不應只有內地學生,「『一國兩制』給了香港很大便利,就應當善用這份便利,幫助香港和國家教育開拓國際化。」

  他相信,香港教育本身具有相當吸引力,「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可直接報讀海外300多間大學,假如不受歡迎,又怎會獲得人家認可呢?」尤其現在香港要「搶人才」,他期望特區政府將同樣思維放到中學界別,考慮為學界拆牆鬆綁,「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全部都積極收生(非本地中學生),為何唯獨香港不做?」

  對直資學校增收非本地生的倡議,教育局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未有正面回應。局方發言人表示,直資學校享有較大的收生彈性,可按照其傳統和教育目標,就取錄學生事宜自行制定合理的專業標準,而家長可根據子女的需要及學校理念和特色,自行決定為子女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