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不亂】機械人VS「阿姐」

  方 芳

  社會疫後復常,你有不愉快經歷嗎?朋友約在中環交易廣場吃個午餐,找了間價錢不便宜的飯店,疫後的桌子排得滿滿的,這也是預算之內,但預期不到的是,樓面侍應相當「有趣」,朋友在菜牌找不到「一窩雲吞雞」的價錢,點菜時向侍應了解一下,這位侍應阿姐面色一沉,竟然向客人說:「價錢?你自己睇啦,我好忙㗎!」那口脗還以為是大老闆哩,但真正的老闆卻又不會這樣說話,客人至上,何況又不是什麼刁難,只是問句價錢而已。

  經過3年疫情折騰,很多行業都內傷了,不要說僱員培訓,原有的員工都轉行了,酒樓缺人是不爭的事實,遇上沒有質素的員工,投訴也無濟於事,食客只能啞忍。

  在金鐘太古廣場的高級食店,年輕侍應快手快步,表面堂而皇之,但細節缺失頗多,漏單、換碟服務欠奉,更說不通的是,連杯子碟子都有破損,照樣擺上枱奉客。

  集團式酒樓更不堪了,樓面收拾杯碟的聲浪此起彼伏,對食客十分干擾,或許工作量太多,以致人心浮躁,先不說專業精神,連起碼的工作態度都失去。

  食客如果不想受氣,就要學會手機點餐服務,不用看侍應姐姐的臉色;如果想找些樂趣,找些有機械人送餐的食肆,可能自在得多。有次在食肆和送餐機械人狹路相逢,對方竟然會說「唔該借借」,讓路予機械人還是樂在其中。

  有做飲食生意的朋友說,3年經營困難累積下來,不是一下子「旺場」就能解決問題,他直言不諱,10個砂煲9個蓋,已拖欠租金多月,業主追租困難,一環扣一環。社會活動雖復常,但內傷需要時間恢復,就像動了大手術,表面傷口已癒合,但皮下的傷口還是脆弱的。今天是數碼化的天下,機械人VS侍應阿姐,恐怕是飲食業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