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學者希望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提供新模式

◆ 博鰲論壇「中國式現代化」分論壇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 博鰲論壇「中國式現代化」分論壇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若璋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何玫、黃寶儀 博鰲報道)29日,在博鰲論壇「中國式現代化」分論壇上,外國政要、學者、香港企業家、內地官員等代表紛紛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尤其對接下來的高質量發展、市場體系構建、現代企業發展等議題進行梳理和探討,為大家描繪了一個畫面感較強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圖景。博鰲論壇理事、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點讚中國式現代化所取得的成功。在她看來,中國能成功的第一要訣就是擁有長期願景:堅持在改革和開放中,從實際出發進行現代化建設。 「下一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邁進創新階段,給世界提供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作者、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說,因新冠疫情三年沒來中國,這次參加博鰲論壇再來時有一個很欣喜的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製造電動車馳騁在路上。作為曾經大量進口外國汽車品牌的中國,當下在新能源電動車領域已經成為領導者角色。這也讓他迫切希望,接下來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中能實現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的中國化,並在此基礎上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模式。

  羅康瑞:中國持續發展貢獻世界

  博鰲論壇理事、香港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用自己1985年到內地投資建設的先行故事做分享。「一份6張紙的合約,讓我們持續開發建設了25年。」 羅康瑞還從公文包中拿出一疊上海新天地的圖紙,現場「導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故事:上海新天地多年的發展,其實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持續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緊挨着新天地的一個商場,羅康瑞已經把它打造成為供內地設計師集中展示的一個基地。「保持本土特色,吸收海外優勢。」羅康瑞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發展,對全世界都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