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條件吸引外地生來港讀中學
新一屆政府大力在世界各地「搶人才」,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有序開放內地及台灣等地的中學生來港就讀直資、私立中學的簽註,並完善配套和做好宣傳,吸引東南亞華僑或外地學生來港就讀。本港教育水平在國際有良好口碑,而本地出生率下降,中小學面臨收生不足挑戰,開放學額給外地學生自費來港就讀,不失為發展本地教育產業、提前「搶人才」、提升本港競爭力的可行途徑。政府應積極研究相關政策配套,為本港教育長遠發展籌謀。
本港大學及研究課程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但中學階段的外地生基本都是陪同父母在港工作的青少年。根據入境處《來港就讀入境指南》,內地、澳門和台灣的學生只可申請來港修讀全日制專上、交換生或短期課程。傳媒統計發現,逾四成直資中學都有列出非本地生學費,有着強烈的對外招生意願,希望政府能就相關政策拆牆鬆綁。
事實上,吸引外地中學生來港就讀,有三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有利於吸引人才。在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現時世界各地紛紛搶奪年輕人才。中學生雖然年紀輕,但只要在招生適當把關,集中招收外地的優秀生源,幾年後在本港繼續升學,有望成為建設本港的優秀人才。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成長的重要階段於本港讀中學,容易在本港結交朋友、建立深厚感情,將來選擇留港發展的機會較大。
可以作為本港參照城市的新加坡,不僅容許外地中學生在當地自費讀書,甚至連公立中學都會招生部分外地生,而且可享受免費教育和住宿服務。新加坡認為招攬外地尖子生讀書,能夠激勵本地學生更勤奮學習,並產生文化交流、促進族群融合的積極作用。新加坡吸引外地中學生的經驗,值得本港參考。
第二、有利於彌補本港中學生源不足。近年本港出生率大幅下降,出生人口由2013年的74,400人急降至去年約32,500人,導致中小學學位過剩,縮班殺校的危機愈來愈嚴重。在此情況下,適當開放一些名額予外地學生來港就讀,並不會爭奪本地生資源,相反增加了生源,有助紓緩縮班殺校的問題,亦可以擴闊本地生的視野和人脈。
第三、有利於推動本港教育產業發展。本港作為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都會,實行兩文三語教育,師資優良,教學質素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憑中學文憑試(DSE)成績可直接報讀300多間海外知名大學,近年不少內地中學生專門來港報考。因此,開放部分中學生學位給外地生,有利鞏固本港教育樞紐的地位,提升香港教育競爭優勢,配合國家高質量發展。
中學要招收非本地生,首階段可先以直資、私立學校為試點,觀察實施成效之後,再考慮擴大範圍。要邁出關鍵的第一步,首先政府要修訂法例,為外地中學生來港就讀提供簽證;其次,招收外地生需要考慮一系列支援配套,例如設置宿舍、安排人手照顧等,這需要政府、學校共同解決,教育部門積極與業界商討具體細節,做好生源把關、招生宣傳、入讀服務等各項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基建日益完善,「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跨境上學條件更趨成熟。本港的教育及考試制度具吸引力,特區政府應檢討教育政策,適當吸引周邊城市的資優學生來港讀中學,培養更多熟悉國家和香港、具有國際視野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