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亞藝博回歸 藉AI古今對話

  香港藝術月進入高潮,迎來防疫措施解除後的首個大型藝術展覽——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下文簡稱Art Basel)。今次Art Basel共邀請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合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與,與往年一樣分為「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五大區域,並於即日起至3月25日在會展向公眾開放。

  文、攝:記者 黃依江

  作為亞洲頂尖的藝術品博覽會,「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展亭連續第三年亮相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今次呈獻的群展「馳遊異界」,由主辦方與7間藝廊共同策展,以探索古董與當代藝術的關係為主題,進而探討古董與當代藝術可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挑戰。

  以動畫及AI探索藝術新可能

  「馳遊異界」延續「典亞藝博」一貫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展示方式,以動畫及人工智能圖像等建構出3大展覽區域,分別為「同物異景」、「異界之門」及「異域之景」。典亞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介紹,第一展區的策展靈感源於北京故宮館藏的18世紀畫作《是一是二圖》,畫中描繪了乾隆皇帝在書房中與他珍藏的藝術品為伴,享受私人時光的場面:「於是我們在這個現代空間內,嘗試相似的古董傢具布置,以及來自不同藝廊的當代藝術藏品,以重現畫中構圖和場景。」

  第二展區由典亞藝博董事鄭維揚策展,展出作品是他用AI技術生成的古董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可能的模樣。他試圖打破觀眾對於古董的刻板印象,希望那些對古董文物缺乏興趣的年輕人,通過精美的AI作品,喚起對古董原本模樣的興趣。「AI生成的藝術作品並不是完成品,因為現有的技術並不能做到100%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我想要一隻猴子站在人的肩膀上,AI接收到的資訊就只有『猴子』和『人』,這是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中一個很難克服的問題。」鄭維揚表示這些作品的完成離不開藝術家的參與和改進,「最後呈現的畫面明暗、顏色、風格,都是取決於我這個操作者的主觀參與。」鄭維揚也希望這一作品可以回應大眾對於科技進步的隱憂:「大家有時對AI好警惕,擔心它會取代藝術家,但其實並不會,它只是一個新工具,令創作過程更加有效率,創作更重要還是取決於藝術家本身,藝術家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運用它。」

  主題為「異域之景」第三展區,是香港動畫師張小踏以古文化為靈感,創作的一系列動畫及實體展品,將傳統藝術風格與當代主題結合,展現出多種可能性,讓觀眾從新視角欣賞藝術。

  擔當「大使」傳播傳統文化

  「典亞藝博」第一屆展亭「穿·悅:曾經現代」將古董帶入了當代世界;第二屆「藝·典」則呈現了一場古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帶領觀眾踏上一場變革之旅。繼前兩年展覽,「馳遊異界」同樣以探索古董與當代藝術的關係為主題,運用科技輔助創作和策展,令更廣泛的觀眾接觸到古董和當代藝術。

  黑國強表示:「業界覺得傳統文化很難推動,但我認為用舊的方法肯定不再可行,而應該使用一些『橋段』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結合,這無論對Art Basel還是香港本地的藝術展覽都適用,這些年我們一直嘗試在傳播這樣的理念。」今次展會是疫情之後第一次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黑國強希望用這個春季將藝術產業恢復到原本蓬勃的狀態:「我們要更好地承擔文化大使的身份,尤其是我們背靠祖國,更應該承擔推動文化傳播的責任。『典亞藝博』將古代與當代以科技結合,也是用一種講好中國故事、中華傳統文化故事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