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經典】《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北方已淪陷於女真,少時立志要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紹興三十一年,參加由耿京領導之義軍,力抗金兵;後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曾上《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北伐奏議,惜未獲採納。後遭彈劾免職,壯志難酬,唯有寄情山水田園與詞作。
青玉案,本指青玉所製的名貴食用器具,後用作詞牌名。這首詞以「元夕」為題,寫元宵節晚上在南宋都城臨安所見燈市的璀璨盛況,以及「眾裏尋他」的經過和心情。這個「他」到底是誰呢?
詞的上片寫元宵所見之景:春風吹起的夜晚,抬頭仰望,花燈像千棵樹上綻放的花兒,煙花如被吹落的雨點;眼前但見名貴的馬車在路上來回走動,車上傳來陣陣衣鬢之香;這時,四處又響起簫聲,再往上望去,月光流轉,魚龍形狀的彩燈在飛舞。下片接着寫元宵所見的人:先寫穿戴漂亮頭飾的女子,她們儀態萬千,笑着說着走過,衣鬢的香氣亦隨其步伐而遠去;然後寫作者在眾裏尋「他」,但遍尋不見,忽然回頭一看,才發現要找的「那人」,原來就在燈火暗淡之處。
「那人」身處幽暗孤清的角落,與元宵繁華熱鬧的美景,以及悉心打扮的女子,構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布局安排,能襯托出「那人」的幽遠清高。
這首詞的主旨向來有不少解讀:有說表達作者自甘寂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有說表達作者對主流社會既嚮往又疏離的矛盾態度,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慨與顧影自憐的落寞等複雜情緒;也有人認為只是表達一種生活或感情上的追求而已。後世讀者對「那人」的多元解讀,正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一種表現。大家不妨再細讀這首詞,仔細推敲,自行感悟。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陳用博士、任貫中先生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