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患上髖關節炎

■患有髖關節炎,穿襪感困難。
■患有髖關節炎,穿襪感困難。

■運動愛好者在完全康復後,可放心享受運動樂趣。
■運動愛好者在完全康復後,可放心享受運動樂趣。


  股痛大腿痛 穿襪也困難

  莫名屁股痛、大腿痛、連穿襪子也有困難,小心有可能患上髖關節炎。髖關節在盆骨兩側,是連接上身和兩腿的重要負重關節之一,當出現炎症,會疼痛、僵硬,甚至寸步難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過,別以為只有長者才會患上,其實飲酒過量的青年、先天髖關節異常的中至壯年人士,原來亦屬高危一族。

  髖關節屬球關節,由大腿骨頂端呈圓球狀的股骨頭,嵌入盆骨內呈圓窩狀的髖臼而成。髖臼周圍有韌帶(即髖關節囊)將之連繫及穩固起來。股骨頭和髖臼互相接觸的表面,有一層軟骨包裹,令活動時提供潤滑、緩衝的功能。而當這軟骨墊遭磨蝕變薄,就不能再起潤滑作用,於是每當需要運用到髖關節時,股骨頭和髖臼就會出現「骨磨骨」的情況,並產生炎症、痛楚,造成髖關節炎。

  由於髖關節在肌肉之下,位置較深,髖關節炎患者,最初步行久了或上落樓梯後,會感到腰或臀側、大腿根位置隱隱痠痛,並可能發現坐低時兩膝明顯長度不一。之後,痛楚變本加厲及出現僵硬,僵硬情況可惡化至不能彎腰拾東西、剪腳甲、穿鞋襪,躺下來不能提腿,坐下來或步行也感因難。有些患者症狀嚴重到睡着後轉身也被痛醒。

  導致髖關節炎的常見成因,有原發性退化性髖關節炎、骨枯、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以及創傷後遺症。其中原發性退化性髖關節炎,因年長而軟骨磨蝕,長者個案固然常見,惟亦有中至壯年人士,由於先天髖關節發育不良,例如股骨頭生得太闊向外突出來,又或髖臼太窄令股骨頭入骹時被卡着等,令骨關節軟骨比一般人更易更快地磨蝕,到30多歲至50歲時再做劇烈運動,就會提早出現退化性髖關節炎;再者,因骨枯誘發髖關節炎的多屬年輕個案。骨枯正式名稱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當股骨頭不夠血液輸送足夠養分時會扁塌,令髖關節出現骨磨骨而發炎,臨床上因創傷、過量飲酒、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而致病。至於患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椎炎,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誤擊關節。創傷後遺症則多因意外引起。上述情況亦多發於較年輕至近中年的人士,導致他們也容易併發髖關節炎。

  要診斷髖關節炎,醫生會先查詢求診者的病史、症狀、檢測髖關節的郁動角度是否太窄,以確認痛楚和症狀是源自髖關節,並需做X光及磁力共振檢查,以便看清病情的嚴重性和範圍。治療方面,如情況屬輕度,可先接受保守治療,包括先改變生活陋習,例如日常減少加重髖關節負荷的動作、減少劇烈運動、日常使用拐杖輔助,如肥胖者便須減重。同時服用不含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物,並需接受物理治療,以學習防止髖關節進一步受損的正確方法。

  保守治療無效 可考慮全髖關節置換

  如保守治療無效,患者又感到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素、社交,而痛苦難奈。若身體情況許可,可與醫生商討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和僵硬等症狀,恢復髖關節負重及活動能力。接受手術者,須做術前評估有沒有內科病,如需服薄血藥、或患糖尿病及類風濕性疾病人士,要先控制病況,及了解相關風險。此手術本地沿用多年,安全性及療效備受肯定,併發症少於5%。現時更可配合機械臂或電腦導航,幫助精準治療。此手術亦可按患者運動習慣,特別調整或用較新的人工骨骹配合,加上術後適量物理治療強化肌肉,讓運動愛好者在完全康復後,可放心重享運動樂趣。

  術後首三個多月某些內外旋動作要注意,待軟組織再生長後,一般可如常活動。另術後如要做牙科手術,宜先告知牙醫,事前服食抗生素以防止細菌經口腔入侵,感染到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