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人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多位兩院院士及著名科學家在列

◆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 新華社
◆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在11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159人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發現,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等知名科研、教育機構領導人當選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外還有多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及著名科學家在列。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差額選舉,提名172名候選人,應選名額為159名,差額數為13名。根據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多位從事基礎研究的著名科學家當選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例如,從事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ECSTM)、電化學和表面科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萬立駿;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底青雲,這位女科學家主要從事地球電磁法、高密度電法、探地雷達法等方面的研究。

  多位農業相關研究領域的科學家當選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他們分別是,有「柑橘院士」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他培育出早紅等多個柑橘新品種,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造福廣大橘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吳普特,長期從事農業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致力於探索解決制約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乾旱缺水與水土流失問題;水稻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長期從事作物種質遺傳資源學研究,在水稻遺傳種質資源發掘創新、重要農藝性狀解析與分子育種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在生產上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研究成果。

  此外,當選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科學家,還包括信號與信息處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他長期從事合成孔徑雷達(SAR)系統以及遙感衛星地面處理和應用系統的研究,系統性地解決了一系列理論問題與關鍵技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他擅長肺癌、食管癌和縱隔腫瘤的外科手術和微創治療,創建中國食管癌規範化治療關鍵技術體系,整體提高了中國食管癌的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