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林:要想「人迷戲」 必須「戲迷人」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 受訪者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 受訪者供圖

◆陳智林在川劇《草鞋縣令》中飾演紀大奎。  受訪者供圖
◆陳智林在川劇《草鞋縣令》中飾演紀大奎。 受訪者供圖

◆陳智林主演川劇《龍興鼓聲》。 受訪者供圖
◆陳智林主演川劇《龍興鼓聲》。 受訪者供圖

  川劇院院長提倡「產教融合」振興地方戲曲

  「要想『人迷戲』,必須先要做到『戲迷人』。」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想振興傳統地方戲曲,需要在「戲」和「人」兩個方面下功夫,既要多創作優秀作品,還要有年輕人參與和欣賞。◆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

  隨着電視、電影等文娛產品發展帶來的衝擊,川劇一度被列入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年前,某藝術院校5個年級的川劇學生僅13人,川劇一度面臨人才斷代的危機……

  作為文藝戰線上全國政協委員的新面孔,陳智林通過政協平台提交了「藝術職教如何進行產教融合」的提案,重點關注藝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以及川劇如何守正創新。

  藝術職教需「產教融合」

  「15歲那年,我用2角零花錢買了1張票,看了由楊昌林主演的《臥虎令》。」陳智林說,看完《臥虎令》後,他決心「轉型」學習川劇,「這是我戲劇人生裏決定性的一張票。」

  是次,陳智林帶着「藝術職教產教融合」的提案走進全國「兩會」會場,期待為更多職業學校的孩子買好「戲劇人生」的門票。陳智林15歲開始接觸川劇,從默默無聞的跑龍套到成為「二度梅」的川劇名家,嘗盡了酸甜苦辣,也深諳一名川劇演員成長的關鍵環節和要素。

  陳智林是新世紀以來四川省川劇院首任院長,2015年開始擔任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2021年當選四川省文聯主席,實現了「一人三任」。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前夕,陳智林忙着錄製數字川劇《臥虎令》。 「一個不熟悉舞台的教師,教不出在舞台上表現優異的學生。」從川劇舞台一線到扎根學院教育,陳智林回到闊別已久的舞台,重披戰袍與師生們同台演出。在陳智林看來,學生的成長需要「決定性瞬間」,老師的一次示範或是大師的一次表演,往往能「撞擊」學生的靈魂。

  為拉近講台與舞台之間的距離,陳智林組織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師生與業內大師同台錄製這台「數字川劇」。一方面能在演員表演狀態最好時,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老先生去世,就帶走一部戲』的遺憾」。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動手、動腦,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本領上身,這樣有利於延長師生教學相長的「生命線」。

  為每位學生配置一名業內導師,每個系對接一個重點文化藝術、文化創意園區,每個專業對接一家知名企業……這樣一套「產教融合」組合拳,力促讓學生能學到「真本事」。「在川劇院,所謂的示範是單一的,在某種程度上算是『獨樂』;在院校,則是帶領教師們示範以此帶動更多的學生,算是『眾樂』。」陳智林說,如今,他的職責是帶領大家一起打造川劇藝術新業態和新面貌。

  弘揚川劇要「守正創新」

  川劇始見於清末民初,是融會高腔、崑曲、胡琴、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弘揚川劇,讓這一地方戲曲發揚光大?陳智林認為,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守正創新打造精品力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開滿鮮花的成都街巷裏,「梅花獎」獲得者、川劇名家陳巧茹輕撫粉色的花朵,用唯美的川戲唱腔細細吟唱《春夜喜雨》,讓傳統川劇變得新鮮時尚,贏得了廣大年輕人的喜愛。「杜甫的《春夜喜雨》傳神入化,意境悠遠。」陳智林表示,希望通過這件作品讓人們產生情感共鳴,凝聚起奮發向上的力量。

  古典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川劇則是巴蜀大地上傳承的戲曲藝術瑰寶。如何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陳智林一直在思考和實踐。「我與著名作曲家李天鑫合作,陸續創作了《定風波》、《峨眉山月歌》、《蜀相》等戲歌,還有川劇音樂交響詩《紅樓吟》,未來還準備在戲曲+詩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與交響樂的融合。」陳智林說,希望通過現代審美形式,讓觀眾樂於接受川劇藝術。

  去年9月15日晚,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川劇《草鞋縣令》獲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該劇聚焦一位年過花甲的歷史人物紀大奎,他「脫官靴」為四川什邡老百姓治水旱之患,被老百姓愛稱為「草鞋縣令」。陳智林主演紀大奎,成功塑造了清廉樸實、仁德親民、踐行踐諾、勇於擔當、有愛有畏的「草鞋縣令」形象。「2015年,我到德陽市采風,偶然聽到當地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草鞋縣令』的傳奇,感覺這是一個好題材。」陳智林介紹,2018年首演後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將「反腐倡廉」的主題升華為「以民為本」的情懷,塑造了一個勇於鬥爭、善於鬥爭,親民、為民的清官形象。

  據悉,全國「兩會」結束後,陳智林將帶隊赴京出演川劇《草鞋縣令》,並在蘇州、上海、寧波、紹興開啟為期6天的「川劇周」優秀劇目展演以及「縣令巡訪記」——川劇《草鞋縣令》春季全國巡演。

  「藝術源於生活,好題材就在身邊,創作沒有『彎道超車』,一切都要腳踏實地。」陳智林說,「守正」就是要守住傳統的精神和靈魂,「創新」則是在傳統的基礎上賦予川劇新的生命力。

  陳智林,男,漢族,1964年1月1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現任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承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文化先進個人、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振興川劇領軍人物,在《巴山秀才》《易膽大》等幾十齣大小劇目中擔任主演,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優易膽大等膾炙人口的舞台藝術形象,先後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花獎、中國政府文化獎、中國戲劇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