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

  圖:2月1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全國人大代表盛弘(左一)和居民區代表討論社區服務功能的相關議題。\新華社
  圖:2月1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全國人大代表盛弘(左一)和居民區代表討論社區服務功能的相關議題。\新華社

  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代表小組會議,審議立法法修正草案。

  作為「管法的法」,立法法時隔8年再次修改,修正草案提出「立法應當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立法法,不僅有助於公平正義更好實現,也豐富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實踐。」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傑才代表說。

  法治護航人民民主,「全過程」的應有之義得到更好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

  「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

  拿到立法法修正草案,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古北市民中心主任盛弘代表在「基層立法聯繫點」相關條款下標註了記號。

  「『基層立法聯繫點』入法,將進一步促進聯繫點提升工作水平,對我來說更是分外親切。」盛弘說。

  她不會忘記,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時首次提出「全過程的民主」。

  2022年11月,立法法修正草案立法意見徵詢會在古北市民中心召開,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而上一次立法法修改時,也同樣在虹橋街道汲取了民智。

  盛弘說,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區治理的各方面,就要推動意見徵詢和民主協商互相促進,形成「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的良好民主法治氛圍。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

  2013年,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剛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就提出首個關於民法典編纂的議案,之後伴隨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編纂,他提出70多條議案和大量建議、立法報告。

  「我個人的這段經歷,只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小小的片段和側面,映照的是我們國家走過的輝煌。」孫憲忠代表說。

  立法法修正草案增加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根據憲法和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制定監察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3月8日上午,正參加江西團分組審議的孫憲忠,接到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對方想了解這位資深法律專家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見,並請教理論方面的支撐。

  「這次修改,為適應監察體制改革需要補充相關內容。」孫憲忠說,希望高度重視立法的科學性和體系性問題。

  來自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賀丹委員,主筆起草了關於我國人口中長期發展態勢、完善生育支持及配套政策等調研報告,一些建議得到主管部門的採納。

  「提案辦理、雙周協商會、情況通報……」賀丹說,政協委員與部委的互動方式越來越豐富。

  從立法到決策,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都能了解來自基層的情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

  今年全國兩會上民主故事充分印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價值理念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治理機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