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發展實踐❶/15部創新法規 浦東「引領區」密碼

「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上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重要使命的承載之地: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在中國的對外開放史上,上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如何在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實踐中發揮好上海的「王牌」作用,成為一代代建設者共同面臨的課題。大公報今起推出《上海改革發展實踐》系列專題,梳理總結上海近年來在改革創新方面取得的經驗。
浦江春潮湧,風從東方來。
浦東開發三十多年來春光無限。
從一片阡陌農田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浦東三十多年來銳意進取的歷程,是一座城市的奮鬥史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縮影。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賦予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寄望浦東「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浦東開啟新的創業征程。着力於通過法規的制度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自2021年9月以來,一年多的時間出台15部地方法規。此背後,是浦東以改革為核心,堅持解放思想,以創新驅動發展的堅實步伐。其實質,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濃墨繪就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於此,上海浦東以高質量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施政價值不言而喻。浦東,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也必將因改革而引領,出台15部浦東新區法規所蘊含的「創制性」「變通性」「突破性」有着其獨具的啟示意義。
當前,香港正處在由治及興的新起點,正踔厲奮發全力拚經濟,浦東「引領區」的作為無疑為香港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大公報記者 楊明奇、張帆
「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30多年前,鄧小平在談到支持浦東開發開放時,這樣深情地表示。
從此,如何發揮好「王牌」作用,也成為一代又一代浦東建設者共同面臨的課題。近兩年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和浦東又共同為「王牌」增添了「法治引領」的重要內涵。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的支持下,上海已經先後制訂頒布15部浦東新區法規,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城市治理效能等發揮了重要的保障和引領作用。
2022年1月20日上海「兩會」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參加浦東新區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期待,「浦東要勇闖最『新』的改革,敢為最『難』的改革,率先開展制度型開放探索,率先開展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形成更多具有顯示度的改革開放成果。」
獨特立法權 浦東煥發新氣象
最近這一年多,漫步浦東,觸目所及也許還是那些樓,那些路。但深入其中卻會有很多新發現。
比如,走進某家小店喝杯咖啡,牆上再也找不到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證照,取而代之的是一張簡潔明瞭的《行業綜合許可證》,這是浦東率先探索「一業一證」改革的成果;來到金橋,說不定就會與駕駛座上沒有司機的汽車不期而遇,那是浦東開通國內首條中心城區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為全國乃至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開展實踐性探索;路過張江,一定會發現這裏又多了不少國內外醫藥巨頭的研發中心和辦公樓……
這些新氣象都源於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那就是根據中央支持浦東打造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精神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獨特立法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並要求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在《意見》發布前一個多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已作出《關於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介紹,一年多來,上海將為浦東引領區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作為重要工作任務,截至目前先後出台15部浦東新區法規,立法主題涵蓋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升級、助力自主創新、服務綠色生態、深化城市治理等五大板塊。
積極破解制度創新難題
「選題既來自於《引領區意見》明確的改革事項,也體現了浦東『排頭兵』和『先行者』的戰略定位對法治建設的呼聲期盼,推動引領區在法治軌道上高質量發展。」閻銳說,15部法規在遵循憲法規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基本原則的框架下,積極破解制度創新難題。其成效和示範作用已經初步顯現:立法引領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立法助推產業發展進一步轉型升級,立法驅動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立法助力綠色轉型發展水平進一步增強,立法助力城市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對於15部浦東新區法規的出台,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相關人士認為,這是中央賦予上海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優勢和制度潛力。首先是「創製性」,即為國家進行改革和制度試驗做探索;其次是「變通性」,依法變通國家法律法規,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頸;另外還具有「突破性」,就是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實現重大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革。
將探索推出更多「促進法」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閻銳介紹,下一步將更加注重法規的貫徹實施,確保浦東新區法規的制度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更加注重提高立法與改革的協調銜接,加強前瞻性謀劃、整體性布局,不斷提升制度設計的精準性和及時性。近期還擬圍繞標準制度型開放、金融市場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研究起草相關的浦東新區法規。
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在參與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也專門指出,浦東今年將持續強化法治保障,用足用好中央立法授權,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探索推出更多的「促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