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了解青年想法 制定適切政策


  嶺南大學昨日公布一項由該校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聯合進行的調查結果,指出本港絕大部分年輕人覺得自己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大部分有全職工作的青年認為自己工時過長、部分行業長期低薪,壓力同時來自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遙不可及的人生目標。青年的發展一向是本港社會最為關心的一大問題,當中「藤㨢瓜,瓜㨢藤」夾雜着眾多因素,多些了解青年內心的想法,配合社會發展和國際趨勢,才能制定出更多更適切他們發展的政策。

  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表示,這次調查是受樂施會委託,先後透過兩輪深度訪談,以及兩輪問卷調查,目的是為了解本港年輕人對就業、貧窮、體面生活、相關政策的看法,以及他們收入和支出情況而進行的一次跨學科及具社會影響力研究,以便為年輕人提供適切協助及促進就業。

  從結果上看,今次調查從另一側面再次印證青年在職貧窮情況嚴峻。事實上,根據政府公布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青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分別高達14.3萬人及15.6%,連升四年。逾四成半在職貧窮青年之中,半數具專上教育程度,當中約七成人有全職工作,並且不少是家中經濟支柱。結合嶺大今次調查和政府的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年輕人關注和不滿的主要焦點,是就業質量的問題,反映出來的是產業過於單一及高學歷年輕人從事低技術職位比例逐年上升的問題。

  另一方面,嶺大調查亦顯示多數年輕人對最低工資的關注,一部分人是不滿調整幅度太低,令自己未能受惠,但細心分析亦可發覺有部分人的出發點是要求社會進步,覺得最低工資時薪起碼要和「一餐飯」開支掛鈎,體現的是對基層應擁有體面生活的關懷。

  確實,香港作為全球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理應具備與之相匹配的人文風範,不能對堅尼系數和快樂指數等所反映出來的不理想情況視而不見。當眾多地區的最低工資水平是為保障民眾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相比之下,本港這方面的工作便顯得非常粗疏落後。借用嶺大文化研究系系主任潘毅的話說,當賺取最低工資不足以生活,實在是十足諷刺,政府在制定青年發展藍圖時,這些方面應該多些聆聽青年的心聲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