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中美經濟總量差距擴大:美高通脹大幅拉高名義GDP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近日,有分析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但美國經濟增量大於中國,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對此,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北京釋疑並提醒,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
趙辰昕指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3%,美國經濟增長2.1%,一些主要經濟體有增長1.9%的、有不到1%的,這個增速是用不變價計算的,能夠相對客觀、相對準確地反映一個經濟體的增長。
至於中美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比較,各國在做GDP總量核算時,用的都是本幣現價計算的名義GDP,物價因素會在名義GDP規模核算中產生重要影響。
趙辰昕表示,去年美國高通脹,CPI、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而中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分別上漲2%、4.1%。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當然生活在高通脹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沒有獲得感,相信本國的居民最有體會。GDP總量比較,還要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GDP規模折算成美元計價,匯率在其中也會產生重要影響。為遏制國內高通脹,美聯儲2022年全年加息7次共4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貨幣兌美元被動貶值,人民幣匯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在做GDP總量規模折算的時候又產生一定幅度的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