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觀點】美加息幅度未定案 押注忌一面倒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踏入3月份,未來一兩周,市場上、媒體上,投資者的焦點,都一定是美聯儲議息,重點不是加息與否,加息是幾乎肯定的事,關鍵只在於加多少,以至於之後的鋪排如何。
一向的慣例是,這段日子,可算是期望管理的熱門時候。畢竟,局方要把今次決策的背景,當中的難度,以至不同方案的利弊,甚至當局大員已有的方案,陳述給大眾,讓各方持份者有所認識,對於之後的決定,不會覺得太意外,亦因此可以避免對於金融市場有太大的震盪。
期望管理降市場震盪
是的,近十多年以來,打從金融海嘯以後,伯南克主政以來(2006年2月初至2014年2月初擔任美聯儲主席),美聯儲一直奉行的是期望管理,重視透明度,這一點,既與學界認為央行政策需要有可信性,亦與他本人的經濟危機研究,尤其是零息時代,央行有何角色,有何可以作為,早有看法。
事實上,多年以來,無論是耶倫(2014年2月初至2018年2月初擔任美聯儲主席),,抑或如今的鮑威爾(2018年2月初上任至今),都是跟隨這個方向。顯然,今天的央行,已不能與當年格林斯潘(1987年8月中至2006年1月底擔任美聯儲主席)一樣,刻意的「遊花園」,令大家估不到。當年以為這樣可以降低對市場的影響,但其實乾脆完全清楚地開誠布公,一樣可以甚至做得更好。
議息前後 必爭之地
如此一來,每次議息會議前後,都是期望管理的必爭之地。局內,主席既要整合所有有份投票者的意見,以達到共識;局外,當局官員亦會積極透過公開場合,正式或非正式渠道,表達本身看法,以讓媒體有更多討論,事先有一定心理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最終決策出來,通常一點意外都沒有,大家早有預期,好像寫在牆上一樣。
是的,一般而言,即使加多少這個問題,通常在正式議息前一段時間,已經有相當充分的與外界溝通,作為期望管理,然後,央行決策者的想法,與市場上投資者的想法,會趨向一致,最終加息決定的幅度,早已為主流觀點了。
兩方陣營俱有理
誠然,過去幾周相當強硬的言論充斥,要求加息50點子者,陸續表態支持,不論是支持上次抑或今次這樣做,也有一定的理據配合,包括經濟數據而言,通脹未完全受控,失業未明顯惡化,衰退未真的出現等等。
加幅未有定案
當然,也不乏其他意見,例如也有當局官員認為繼續加息25點子這個步伐較好。後者這個陣營,最新有表態者,外界關注其於今年沒有份投票,外界雖是小心觀察,但有時捉錯用神,因為沒有投票權,不等於沒有意見上的影響力。真正重點始終是觀點和數據本身,若真的有力,不同意見亦有可能妥協。
顯然,今次比較特別,似乎直到目前這一刻,仍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定案可言。目前關於加息無疑問,但加息多少,究竟是25點子抑或50點子,仍有相當分歧,主要是針對經濟數據的解讀。正因如此,一個多月的調整暫告一段落,短期似乎回穩,但未可言勇,投資者要小心不要太傾向某一結果,以免落空。
(權益披露:本人涂國彬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